(
课件网) 辨识媒介信息 识虚假信息 因信息在传播中扭曲变形产生的虚假信息。 信息制造者对事实的调查不清,描述不实产生的虚假信息。 信息制造者出于名、利等追求产生的虚假信息。 01 02 03 传播扭曲效应及成因 在传播过程中,信息被层层扭曲,以至面目全非(而且多是夸张、增值而非缩小、减值的)的现象,被定名为传播扭曲效应。 一、口头传播中的不准确性。 二、传播的感彩。传播者喜欢一个人,就要夸张对其有益的信息,若讨厌一个人,则有意夸张对他有害的信息。 三、人性中的共性。有很多人喜欢夸张,爱传播耸人听闻的消息,寻求刺激。在传播中时,夸张的表情与语言更能刺激别人,以达到更强烈的自我宣泄与自我实现。 四、人们往往喜欢把不确切的东西,无从查证的信息,加上个人的想像,加以传播,以增强传播中的令人可信度。 五、以扭曲、夸张性的传播打发空虚与无聊。 因信息接受者(受众)自身利益需求被利用而产生的虚假信息 案例 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相信所谓的提前拿到高考真题和答案。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都是骗子发布的虚假信息。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切勿尝试。 提醒 2023年高考前夕,呼和浩特市警方破获一起贩卖所谓“高考试题”案件。据悉,有人以“某某考神”“某某教育”为QQ名,建立了“2018高考内部押题”等大量QQ群组,大肆宣传以每套300元的价格出售高考原题,并保证“每科一半真题”“6月6号上午6点拿到高考真题,下午5点准时发出”。在掌握确凿证据后,办案民警将犯罪嫌疑人戴某某抓获。经过审讯,犯罪嫌疑人戴某某对其诈骗行为供认不讳。戴某某交代,所谓的高考真题,实际上是以每套200元的价格在网上购买的一套高考模拟试卷。 因信息接受者(受众)性情、得利、从众等心理选择性接收产生的虚假信息。 曹操正在为破东吴无策发愁时,忽有曹营中的幕僚蒋干出来自荐,说愿意去东吴说服周瑜前来归降,而且表示保证能完成任务。 周瑜听说老同学蒋干来访,就决定利用施行反间之计。 周瑜先在大会群英的宴席上,定下了“但叙朋友交情”,不提“军旅之事”的规矩,封住蒋干的口。 进而周瑜又向蒋干显示江东英杰云集,“兵精粮足”的实力,炫耀自己“遇知己之主”,受到信任重用的地位,断绝蒋干说降的念头。在夜间,周瑜与蒋干“抵足而眠”,佯装酒醉酣睡,诱使蒋干偷走一封伪造蔡瑁、张允投降东吴的书信,还安排了“江北有人到此”来暗联络的情节给蒋干看,让蒋干对书信确信无疑。 蒋干原为没有完成说降周瑜的使命发愁,幸亏得了这份重要“情报”,就连夜溜回曹营去报功。曹操看了这封信大怒,喝令杀了蔡、张二将。周瑜的反间计终于获得成功。 课堂延伸 “后真相” (Post-truth),的初始含义是指“当真相被披露后”。美国《国家》杂志1992年在一篇针对海湾战争的文章中使用该词,并赋予“情绪的影响力超过事实”的语义,此后这一含义成为主流。 “后真相”,被《牛津词典》评选为2016年的年度词汇。根据《牛津词典》的解释,“后真相”是指“诉诸情感与个人信仰比陈述客观事实更能影响民意的一种情形”。 也就是说,公众不是不清楚或不明白“后真相”不等于“真相”,而是更愿意相信他们在情感上相信的“事实”。 ———( 澎湃新闻 《后真相时代》) 添加大标题内容 添加大标题内容 添加大标题内容 添加大标题内容 添加大标题内容 虚假信息是 因制造者故意编造或调查不清、传播时有意或无意的扭曲变形、受众被利用或选择性接收等因素造成的不真实的、有很大负面影响的信息。 明虚假特性 虚假信息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