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单元 数据处理 第3课时 身高的情况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62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分段统计图,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提高数据意识。 2. 经历对统计结果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的作用,培养分析能 力和对事物的辨别能力。 3.进一步理解统计的实际意义,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意 识,发展统计思想,培养学习兴趣和他人合作的积极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统计的过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难点:问题策略的比较与选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或学校举行大型活动时,你们都要穿上什么衣服? 预设:校服。 师:校服是我们学校学生的一个重要标志。那么,订校服是根据学生什么决定的? 预设:身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下面我们看看淘气所在班上同学的身高情况吧!【板书:身高的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探究整理数据的方法 课件出示教材61页淘气所在班学生的身高情况统计表。 师:从这张表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观察记录单,说说从中发现的信息。 预设1:我发现身高最高的同学是174cm。 预设2:我发现身高最矮的同学是133cm。 预设3:我发现超过170cm的同学有2个人。 …… 师:同学们在观察这些数据时有什么感受? 预设:这些数据很凌乱、无序,要找一些信息时很麻烦…… 师:凌乱无序的数据,不利于我们找到需要的信息,所以要将数 据进行整理。那么,这么多数据,要如何整理呢? 预设1:把这些数据排序,可以得到最高与最低同学的身高。 预设2:可以将同学们的身高分段整理。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很好,我们在整理时应做到有序,不遗漏。 但是,如何整理数据有利于厂家为我们定制衣服呢? 师:刚才同学回答得很好,可以将这些数据进行分段整理,你们 认为应该怎样分段呢? 小组合作,找出最高和最低的数据,试着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段。 汇报分段结果。 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小结:在对这组数据进行分段时,可以按5厘 米一段进行分段,也可以按10厘米一段进行分段,但按5厘米一段分段后,更容易看出数据里面的数学信息。 2.整理数据。 师:服装厂按身高5cm一段来确定服装的型号,现在我们就来整 理这些凌乱的数据吧。 课件出示: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要求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保证 整理结果的准确性,并完成统计表。 师:你们觉得在整理数据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注意事项:不要遗漏数据,整理后的数 据要做上标记…… 师:可以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数据。 学生整理数据,在小组内展示自己整理的数据,再全班汇报。 3.完成统计图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这些身高数据分段整理好了,现在老师想把淘气所在班学生的身高分段情况用统计图表示出来,你们想一想,用什么统计图来表示最合适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条形统计图。 根据身高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师:现在请大家结合统计图,讨论以下问题: (1)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多?哪个身高段的人数最少? (2)说一说淘气的身高在班中所处的位置。 (3)你可以对淘气所在班订运动服提出一些建议吗? 回顾一下:刚才我们学习统计图的过程中,都做了哪些活动, 经历了几个流程? 引导学生总结回顾:收集数据、分段整理、制成统计图、分析数 据。 三、巩固运用 1.完成课本第62页“练一练”第1题。 (实践活动,运用统计图来描述数据,从中获取信息解决问题。) 2.完成课本第62页“练一练”第2题。 (鼓励学生根据据数据分析,进行比较交流。)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收获? 六、课后作业 完成《新领程》或《学练优》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身高的情况 收集数据 分段整理 不重复 制成统计图 不遗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