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34748

14《促织》《变形记》群文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1824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促织,变形记,文联,教学设计,统编,高中
  • cover
析“变”之形,研“变”之道———《促织》《变形记》群文联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促织》是一篇中国古代文言小说,《变形记》是一篇西方现代派小说,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讲了一个“人变为虫”的“幻化”故事,表现出神秘、荒诞倾向。这两篇小说都写了人化为虫的故事,小说家的想象既匪夷所思,又引人入胜。阅读这两篇作品,要注意主要情节的起伏和人物情感的变化,体会人物的生存境况,进而理解“变形”中寄寓的社会批判意味。同时,要注意比较两篇作品的异同,把握其各自的风格和特色。 二、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梳理“人化为虫”的前后境况。 (2)研读课文,读懂荒诞小说的写法,并比较中西方作品中荒诞手法的异同。 (3)体会荒诞手法对社会对现实的深沉批判,引发学生对成名之子与格里高尔异化背后的思考。 三、学习重难点: 初步感知荒诞的特点,读懂荒诞小说的写法,体会荒诞手法对社会对现实的深沉批判。 四、授课过程: (一)导入新课(3分钟) 导入1:以具有变化的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导入。 师:说起《西游记》,孙悟空的“七十二”般变化和猪八戒的“三十六”般变化让我们大为惊叹,那么大家还能想到哪些奇幻引人的变身形象与故事呢? (预设)生:蜘蛛侠、钢铁侠、奥特曼、巴啦啦小魔仙…… 师:是那这种变化真实吗? 生:不真实。 师:那么《促织》和《变形记》分别是我国清代杰出文人蒲松龄和西方现代派著名作家卡夫卡的代表作。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这两篇小说却都写到了“人变虫”这一不真实的变化,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弄明白为什么作者将这种不真实展现给我们看? (二)活动一:“人形异化”前后 过渡:我们都知道《促织》里面的成名儿子变成了一只促织,而《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变成了一只大甲虫。 小组分享:请从主人公自身与周围的人物的上角度分析“变虫前”和“变虫后”的区别? (三)活动二:“荒诞与真实”的交织 过渡:梳理后我们发现,两位主人公变化之前与变化之后的天差地别,那在我们梳理的这些内容中,你觉得文中哪些地方是荒诞的,是不真实的呢? (预设)生:在《促织》中死而复生、魂化促织、跳落衣袖、虫鸡大战、一朝富贵很荒诞。 (预设)生: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人变为大甲虫、格里高尔的对变虫的反应、家人父母的反应很荒诞、不真实。 1.问题1(一篇挑一个详细来进行解释):你为什么感觉他是荒诞的,是不真实的? 学生答案预设: 《促织》 (1)死而复生: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近抚之,气息惙然。 知道自己的把蟋蟀弄死,孩子的反应是恐惧,一只蟋蟀逼得一个家庭的孩子跳井,跳井已经死亡,但是半夜又苏醒了过来,这种是非常不符合常理的,令人赞叹且惊异,让我们悬着的心稍作安慰。 (2)魂化促织:死而复生,让人惊讶,虽然“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对于成名一家来说 已经是庆幸,可是后面他竟然幻化为一只促织“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好端端的人变成了促织,这实在是太荒诞。 (3)求神问卜: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成益愕,急逐趁之,蟆入草间。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状极俊健。 求神问卜并不神奇,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但是令人感到荒诞的是,顺着巫医扔出来的纸团,成名竟然真的能找到蟋蟀所在的地方,和图画中如出一辙。旧时人们陷入绝境,往往寄希望于求神问卜,但神图那么灵验却是虚幻的,这正曲折的反映了两夫妻实际上已经没有生路,只有依靠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