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练习写作:语言鉴赏札记 文题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无论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恰当,还是生动、形象、传神等,都和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关。推敲锤炼,寻找最合适也最能出彩的字句,应当成为我们表达的追求。本单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语句,如:《阿Q正传(节选)》中,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冯至笔下,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所有这些,都是作者锤炼出来的精彩语言。 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语言鉴赏札记。 思路点拨 1.明确鉴赏角度,切口小而精 写作时,我们既可以着眼于文章的局部文字,也可以赏析整篇文章的语言,但都应做到切口小而含义丰。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等方面选择一个小的切入口,或者聚焦于某种特定的语言效果(如陌生化、诗意等),尽量写得深入。 2.捕获动情词句,真实而独到 要想写好语言鉴赏札记,首先是动情,即抓住文章中令你动情的词句,有感才可赏、可写。这情可为感动、共鸣之情,可为疑惑、困惑之情。动情需真实,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而且应挑选独具个人体验的内容来写,力争做到独到。 3.选择恰当写法,清晰而生动 写语言鉴赏札记要求:一是叙议结合、评析结合。“叙”是指围绕鉴赏角度概述、简介、引用文章的相关内容,“议”是指赏析和评价。“叙”要精当,为“议”提供支撑或依据,“议”要紧密结合“叙”。二是结构清晰。作文的开头要简明扼要地亮出观点,中间引用原文、援引文学评论来分析观点,结尾照应开头,明确、深化论点。三是语言准确、生动。 佳作展示 《阿Q正传》语言鉴赏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中国农村为背景,描写了一个无名无姓、无家无业的贫苦雇农阿Q短暂的一生。 鲁迅先生为了暴露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揭示民族衰败的根源,所用语言可以说是精益求精。 首先拟写标题用心。 鲁迅先生从不入三教九流的小说家所谓“闲话休提言归正传”这句套话里,取“正传”二字,作为题目。这样拟题,一方面,是对孔子“名正言顺”说法、旧社会立言之人、有历史癖和考据癖之人的讽刺,也是对传统正史的否定;另一方面,也揭示了阿Q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他的社会地位,充分揭示了阿Q这一悲剧人物的复杂性,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效果。 其次选取词语精心。 鲁迅先生为了揭示阿Q的性格特征,详细描写了阿Q与王胡抓虱子的情节。阿Q想要抓的比王胡多,结果并没有如他所愿,于是阿Q“将衣服摔在地上,吐一口唾沫”“站起来,两手叉在腰间”。“摔”“吐”“站”“叉”等一系列动词,充分展现了阿Q的武勇;而当阿Q的辫子被王胡扯住后,又“歪着头”,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一副求饶的可怜样。通过前后的对比,形象地讽刺了阿Q那既自负又自贱、但又以君子自居的情态。 最后运用修辞尽心。 运用反语。例如文中对阿Q在未庄的評价:“阿Q‘先前阔,见识高,而且‘真能做,本来几乎是一个‘完人了。”这里说他“见识高”,实则是在讽刺阿Q自恃清高与浅薄;这里说他“完人”,实则是在讽刺阿Q的缺点之多,讽刺他的精神病态。 运用反复。比如文中写阿Q“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表现了阿Q对做工的麻木。 运用顶真。比如文中写阿Q“赢而又赢,铜钱变成角洋,角洋变成大洋,大洋又变成了叠”,以此表现他在赌摊上所赢的钱之多,与下文庄家故意布置勾当,乱中抢钱,使阿Q一文不得形成鲜明对比。 运用借代。阿Q骂王胡“毛虫”,是因为王胡有满脸的络腮胡子,和“毛虫”一样都有“毛”,而王胡骂阿Q“癞皮狗”,是因为阿Q有癞疮疤,和“癞皮狗”一样都有一个“癞”。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