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39412

5.1 光的干涉 课件 (共6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一物理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日期:2025-09-18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989213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高一,必修,选择性,2019,科版,物理
  • cover
(课件网) 肥皂膜看起来常常是彩色的,雨后公路积水上面漂浮的油膜,也经常显现出彩色条纹。 这些彩色条纹或图样是怎样形成的? 光是否也会产生这些现象 本节我们将探讨 1.光的干涉及其产生条件 我们曾观察过水波的干涉现象,用音叉很容易实现声波的干涉。 那么,当两光相遇时, 是否会产生干涉现象呢 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索。 双缝干涉现象 将一未激光照射到双缝上,光通过双缝后照射到光屏上(图5-1), 装置特点: 1、单孔的作用:是获得点光源 2、双孔的作用:相当于两个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光源,双孔的作用是获得相干光源 光的干涉条件: 相干光源: 可观察到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图5-2)。 5、干涉图样的特点: (1)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 (2)亮纹间等距、暗纹间等距 (3)两缝S1、S2中垂线与屏幕相交位置是亮条纹--中央亮纹 提出问题:(1)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图象? (2)怎样用波动理论进行解释? 运用光的波动理论进行分析 复习: (1)两列波在波峰和波峰相遇或波谷与波谷相遇时振幅变大,说明此点为振动加强点 。 (2)两列波在波峰和波谷相遇时振幅变小,说明此点为振动减弱点。 (3)对光发生干涉时 若光互相加强,出现亮条纹 若光互相削弱,出现暗条纹 激光光源发出的光,同时投射到缝S1和缝S2上,被分成两列光波。 这两列光波振动频率、振动方向都相同,在双缝后相遇,出现振动加强和减弱相间的区域,在屏上就出现了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可见,两束光相遇时,如果满足一定的条件,也会产生干涉现象。 研究表明,要使两列光波相遇时产生干涉现象,两列光波必须具有相同的频率和振动方向。 干涉是波特有的一种现象,光确实具有波的特性。 1801年,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 首次在实验室成功进行了光的干涉实验,即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双缝干涉实验示意图如图 5-3 所示。 在一个房间里同时开两盏白炽灯,是看不到干涉现象的。 光的相干条件 两列光波产生干涉的条件,除光波的频率和振动方向必须相同之外,还要求振动必须保持恒定的相位差。如果两列光波的频率和振动方向都相同,但相位差变化不定,这样的两列光波叠加也不可能产生出稳定的干涉图样。 人们把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和相位差恒定这三个条件称为光的相干条件,符合这三个条件的光源称为相干光源。 2.光的双缝干涉公式 两列光波产生干涉时,为什么会在光屏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呢 如图 5-4所示,在光屏的中心取一个点 P0使它到缝S1 和缝S2的距离相等。当从缝S1和缝S2发出的振动情况相同的两列光波经过相等的路程到达点P0时,必然是两列光波的波峰或波谷)同时到达点P0 。 这样,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是该点的光总是得到加强,因此该点就出现亮条纹。 如果我们在点 P 的上方取一个点 P, 使缝S1 和缝S2到点P的距离之差 Δr 正好是光波的半个波长(即 Δr=λ), 那么两列光波必然是一列波的波峰(或波谷)与另一列波的波谷(或波峰)同时到达点P。 这样,两列光波叠加的结果是该点的光总是减弱, 因此该点就出现暗条纹。 如果我们在点P的上方再取一个点Q, 使缝S1和缝S2到点 Q的距离之差 Δr 正好是光波的一个波长 (即 Δr=λ), 那么两列光波也是波峰(或波谷 ) 同时到达点Q, 叠加的结果是该点的光总是得到加强, 因此该点也出现亮条纹。 依此类推,如果两列光波到达某点时, 路程差 Δr 为波长的整数倍, 即满足 Δr =±n λ(n=0,1,2,3,…)时, 这两列光波互相加强, 在那里就出现亮条纹; 反之,如果两列光波到达某点时, 路程差 Δr 为半个波长的奇数倍, 即满足 Δr=±(2n+1)(n=0 ,1,2 ,3,…)时,就出现暗条纹。这样,在屏上就形成了明暗相间的干涉图样, 研究表明,在双缝干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