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56482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课件(57张)——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日期:2025-05-09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1次 大小:5068413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地理,必修,选择性,2019,教版,单元
  • cover
(课件网) 第一单元 地球运动的意义 单元活动 认识二十四节气 第二课时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于2022年2月4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体育场举行。开幕式当天为立春,开幕式采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展现很美丽中国。 你能说出多少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如何划分的? 新课导入 爱国主义情怀 地理实 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学界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学生能够更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总结能力,以及他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利用,从而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走访调查、上网查询等方式,了解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划分方法,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观察、调查和分析的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理解二十四节气与地球运动的关系,这一活动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观察相结合,提高了地理实践的能力。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是将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划分为24等份,这一知识点要求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与气候变化、物候变化的综合关系,培养了综合思维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考虑地球运动、气候变化、农业生产等多个因素,理解二十四节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进一步锻炼了综合思维 二十四节气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农业生产、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祭祀等活动,通过学习二十四节气,学生能够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掌握季节,不违农时”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核心素养 本节知识结构 二十四节气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二十四节气的划分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气象规律 季节划分 农事活动 节庆民俗 录 目 contents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1 二十四节气与人类活动 2 二十四节气 诞生地:产生于黄河流域 内容:是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不断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总结形成的知识体系 重要意义: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农业生产、风俗习惯、传统节日和祭祀等活动,是古代中国人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 01 地球运动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 被国际气象学界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划分依据: 将地球绕日公转的规律与地球上的气候变化、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变化规律相结合。 划分方法: 将一年分为24个等份,并给每一个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合称为二十四节气。 图1-3-2 江西庐山如琴湖二分二至日的景色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确定: 将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将黄道划分为24等份,以春分点作为0°起点,地球每运行15°,日期大约经过15天,对应一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节”“气”的确定: 从立春开始,逢单的为节气,简称为“节”;逢双的为中气,简称为“气”,合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确定 农历中闰月的来历: 一般情况下,一个阴历月内有一节一气,当某个月不包含中气时则将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 通俗来说,阴历就是农历,阳历就是公历 节气的传统测定方法 我国古代主要利用圭表测日影的方法测定节气。人们将一根直立的、长度固定的杆子立在地上,这根杆子称为“表”。杆子的下方朝正北修一条土埂子,称为“圭”。每当正午,杆子的影子便投射到“圭”上,影子的长度随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观测,人们 把一年中杆影最短、日照时间最长的一 天作“日长至”,也就是“夏至”;把 杆影最长、日照时间最短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