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65279

八年级上册(2024修订) 第四单元 整本书阅读 《红岩》导读课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175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八年级,本书,导读,红岩,阅读,上册
  • cover
赤红之心,坚如磐石———《红岩》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价值 认识价值:中国四十年代的战争与社会情况,感受黎明时刻的悲壮史诗。 精神价值:革命者的意志和信仰所焕发出的精神力量,在肉体摧残和心理折磨下的鉴定从容和识见。 思维价值:获得完整清晰的文学史思维,感受“红色经典”的社会现实意义。 方法价值:通过深层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习“圈点批注”法,学习“人物卡片制作”方法,由仅知道情节的浅阅读上升到感知“人格力量”的深阅读,并能够认识“革命”时代的中国精神。 学习目标 1.解读《红岩》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浏览相关章节,走进人物群像。 3.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解读《红岩》封面,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浏览相关章节,走进人物群像。 3.运用制作人物名片的读书方法进行有效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囚歌》朗诵视频,学生谈感悟。 师补充介绍:这首诗篇是叶挺将军在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从中你听到了什么? 预设:对自由的渴望,对尊严的坚守,宁死不屈的决心,崇高的气节...... 在《红岩》这本书中,也有着一位位像叶挺将军一样的革命志士,有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真想迫不及待地读一读啊。 二、畅聊封面,初步感知 1.观察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颜色选取红黄黑,图案选择青松和岩石。 2.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有什么特殊含义吗? 预设:红色指红色革命,也指革命者的鲜血;黄色代黎明;黑色是指反动派的黑暗势力。在空旷的原野上高高挺立着一棵松树,这正是革命者坚韧不拔精神的象征。 3.主要内容:讲述了1948年至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白公馆、渣滓 洞集中营里,身陷囹圄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志士与国民党反动派英勇斗争的故事,塑造了许云峰、江姐等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三、了解作者,知其背景 罗广斌(1924--1967年),四川成都人。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学运工作。1948年9月因叛徒出卖在成都被捕,先后囚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在狱中坚持斗争。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之夜,带领难友集体越狱成功。解放后积极从事宣传烈士革命事迹的工作。 杨益言(1925-),四川武胜县人。1940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后因在上海参加学生运动被学校开除。1948年8月被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重庆解放前夕被营救出狱。解放后在重庆市委工作。 四、制作卡片,致敬英雄 阅读选段,谈感悟。 1. 过了好些时候,人们听到了审问的声音:“你说不说?到底说不说?”传来特务绝望的狂叫,混合着恐怖的狞笑。接着,渣滓洞又坠入死一般的沉寂中。 听得清一个庄重无畏的声音在静寂中回答:“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你们休想从我口里得到任何材料!” ...... 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 我的感悟:通过 (事件)我读到了一个 江姐 。 2.江姐一听见叫她的名字,心里全都明白了。她异常平静,没有激动,更没有恐惧与悲戚。黎明就在眼前,已经看见晨曦了。这是多少人向往过的时刻啊!此刻,她全身心充满了希望与幸福的感受,带着永恒的笑容,站起来,走到墙边,拿起梳子,在微光中,对着墙上的破镜,像平时一样从容地梳理她的头发。 ...... “明霞,别这样。你们要坚持到底,直到最后胜利。即使只剩下你一个人,也要坚持!”江姐略停了一下,又轻声说道:“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的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