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下册第1课 伴奏与织体 教学设计 一、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要点 目标指向 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感受乐曲速度、力度和旋律走向。 目标一:学生能够区分单旋律和带伴奏的旋律,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聆听音乐,在聆听中感受音乐风格体现音乐要素的变化。 学会在音乐活动中加上歌词、节奏、创作手法作为区分歌曲的依据。 目标二: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和辨析主调和复调两类音乐织体。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十二岁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音乐理解能力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同时,歌曲所传达的积极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学生能够区分单旋律和带伴奏的旋律,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差异。 2. 艺术表现:学生能够初步认知和辨析主调和复调两类音乐织体。 3. 创意实践:通过创编活动和歌曲演唱,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培养节奏感和创造力,加深对歌曲风格的理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演唱能力。 4. 文化理解:培养学生对我国音乐作品的兴趣,提升其对音乐中旋律、伴奏和织体的感知与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单旋律、带伴奏的旋律以及主调织体、复调织体的概念和特点。 2. 辨析主调织体和复调织体在具体音乐作品中的运用。 六、教学过程: 音乐是一种快乐,是一种思维的声音,是一种智慧的启示。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让我们一起驻足音乐殿堂,感受天籁之音! 新课导入、完美演绎 1.回顾上节课歌曲《红星歌》 一、旋律和伴奏 有时,旋律是单独演唱或演奏的,但较常见的旋律是有伴奏在陪衬着 它。 对比下面画像,说说他们的区别? 请选出老师两次演唱对应的图片, 主调织体: 一条旋律加上纵向和声,使音乐更有立体感和画面感,这样的声部组合方式,我们称之为主调织体 1、聆听歌曲,映山红(主调织体)《映山红》 这是一首女声独唱曲,选自电影《闪闪的红星》,歌曲的旋律吸取了江西兴国山歌的素材,优美的旋律深情的歌词,表达人们对红军的热爱和对英雄的崇敬。 你认为它是主调织体的音乐吗?为什么? 2、聆听歌曲《楼台会》 这首乐曲节选自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乐曲中小提琴与大提琴的对答,时分时合,哀伤婉转,把梁山伯和祝英台难分难舍的情景表达得淋漓尽致。 乐曲中有几种乐器?有几条旋律线?它是主调织体吗? 复调织体 两条或两条以上同等重要的旋律,在不同的时间出现,互相追逐、相互呼应,形成绘画的透视感,这种声部组合方式称之为复调织体。(播放楼台会) 总结:单旋律 主调织体(带伴奏的旋律) 复调织体 欣赏钢琴曲《牧童短笛》,尝试判断其音乐织体的类型,并说说你的感受。 《牧童短笛》是贺绿汀先生创作的一首经典钢琴曲。是中国现代钢琴音乐创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在音乐结构上,《牧童短笛》采用了复调的手法。 音乐风格上来说,《牧童短笛》巧妙地将西方的作曲技巧与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既具有西方复调音乐的严谨与和谐,又充满了中国民间音乐的韵味和情趣。生动地描绘了中国乡村的田园风光和儿童的天真无邪,是一首充满诗意和童趣的佳作。 四、学唱卡农歌 五、扩展欣赏: 请同学们欣赏歌曲男声独唱《在嘉陵江上》 《嘉陵江上》是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情感的男声独唱歌曲。 旋律易于传唱,节奏自由且富有戏剧色彩,通过音乐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收复失地的决心。它不仅具有很高的音乐艺术价值,也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能唤起人们的悲愤心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