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82598

第六单元 单元学习任务 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5-04-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4次 大小:677038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单元,第六,学习,任务,课件,25张
  • cover
(课件网) 第六单元 部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下册 单元学习任务 《装在套子里的人》 《变形记》 契诃夫(l860~1904) 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 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 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 与欧·亨利、莫泊桑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之说之王。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法)莫泊桑(1850-1893)350多篇 (俄)契诃夫(1860-1904)700多篇 (美)欧·亨利(1862-1910)300多篇 卡夫卡(l883~1924) 奥地利小说家,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惊服,与马塞尔 普鲁斯特、詹姆斯 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1915年因短篇小说《司炉工》获冯塔纳德国文学奖金。 短篇名作有《判决》《变形记》《乡村医生》《地洞》等,长篇小说有《审判》《城堡》《美国》。他的作品大都是死后由挚友马克斯 布洛德编辑出版的。 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它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 1 现代派文学不主张用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主要用象征性、荒诞性、意识流去表现荒诞的世界里异化的人的危机意识; 2 在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中,人物往往是变形的,故事往往是荒诞的,主题往往是绝望的。奥地利作家弗兰茨·卡夫卡,法国作家马赛尔·普鲁斯特,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3 梳理情节 变形记 作者是怎样刻画别里科夫的? 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别理科夫有哪些“套子”?反映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主人公:格里高尔与别里科夫的对比 同样是“人的异化”,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与《变形记》的矛盾冲突中分别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借“人的异化”让我们看到革新与守旧对立,民主与专制并存。 《变形记》借“人的异化”而制造矛盾,让人们对这个世界失望。 两种“人的异化”的背后,分别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文化心理? 《装在套子里的人》俄国人民愤怒地控诉专制统治,批判腐朽保守的社会思想文化对人的桎梏。 1 《变形记》体现了西方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对人性的审视与反思。 2 透过“人的异化”的荒诞,可以品读出怎样的共性化思想? 在极端艰难甚至黑暗的现实生活中,人的灵魂和肉体往往被扭曲、被变形或者被毁灭。 唯有改变黑暗的现实,才能消弭各种异化。 共性化 教师总结 《装在套子里的人》 通过描写别里科夫的特征及婚事的失败等情节,刻画了一个封闭保守、害怕变革、极力维护旧秩序的“套中人”形象,批判了沙皇政府的专制统治,表达了对自由的呼唤。 01 《变形记》 体现了人性之间金钱至上的冷漠关系,还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难,有对人性的绝望,更有对人性美好的渴望。 02 下节课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