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83348

人音版 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演唱 彩色的中国 教案 (表格式)

日期:2025-05-03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492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彩色,格式,教案,中国,演唱
  • cover
《彩色的中国》教学设计 设 计 依 据 课标要求 从多样化的文化语境出发,根据音乐艺术的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增进音乐素养及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试题呈现 歌唱的基本要求、歌唱姿势以及发声练习等,均属学生歌唱能力生成的范畴。 教材分析 《彩色的中国》是一首由多年在基层从事少年儿童音乐教育工作的两位老教师合作创作的歌曲。他们懂得孩子们的审美心理需求,从最直观的中国地图入手,将平原、沙漠、长江、黄河、宝岛台湾纳入歌词。以亲切、赞美的口吻,跳动优美的旋律,表达了孩子们质朴的爱国之情———�神州处处好!我爱你彩色的中国”。实践证明这首歌曲生动直观、朗朗上口,教学效果好,深受师生喜爱。 《彩色的中国》是一首优美抒情的少年歌曲,词作者巧妙地使用了少年打开地图册时所产生的联想这一题材,寥寥数笔,将祖国的大好河山尽收眼底,曲作者采用了大调式、拍的创作手法,更赋予歌曲欢快、优美之感,好似孩子们在边歌边舞,亲切地表达着热爱祖国河山的幸福情感。 歌曲可分为两个乐段,A段1—17小节,共四个乐句;B段18—29小节,共六个乐句。 A段的第1—4小节为第一乐句,4(跨小节)—8小节为第二乐句,9—12小节为第三乐句,13—17小节为第四乐句。第一、二乐句采用的是舒朗的节奏,给人一种大气、展开的感觉,恰当地表现出少年儿童将祖国版图一览无余、尽收眼底的形象。第三、四乐句采用了紧凑的节奏,音乐形成对比,也巧妙地表现出他们指认祖国山川海洋的愉快心情,演唱形式为齐唱。乐曲开始的第1小节的第三拍,使用了休止符,它生动地表现了孩子们翻看地图册时的那种激动、崇敬的神态,其后的第5 6 9 11小节的休止符都在第三拍(弱拍)或第三拍的强位置上,形成一种声断情不断的艺术效果,准确地描绘出孩子们看到地图册时,那种时起时伏的思绪和看到祖国地图时那种时而外在、时而内在的喜悦心情:祖国辽阔的平原、广袤的沙漠、万里长江、滚滚黄河,多么值得自己赞美和热爱。 B段可以分为六个乐句。17(跨小节)—21小节为第一乐句。歌词:“宝岛台湾像小船在东海上漂”,这一乐句的旋律写得比较出色,它将A段的末句作为B段的起始,并再次将节奏放缓,使A、B两段音乐水乳交融,自然天成,同时调性也有了小调色彩。随着音色、音高、节奏等一系列的变化,歌曲在这里形成了高潮。接下来,22—23小节为第二乐句,24—26小节为第三乐句,第四、五乐句重复第二、三乐句,丰满了歌曲,也将赞美之情得以进一步强调。26—29小节为重复乐句,巩固了歌曲的主题。 曲作者冯奇认为:在《彩色的中国》这首歌中,休止符发挥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旋律增加了流动感。这种音乐表现作用重点是一个“情”字。它突出了少年儿童的好动、好奇,善于遐想的特点———�轻轻打开地图册”和“看到了彩色的中国”。“轻轻打开”,意味着爱地图册,透过爱地图册又展现了少年的内心世界,不仅珍爱地图册,更珍爱图中的祖国。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踏入中学校门,内心世界比较丰富,对所有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心理上还保持着小学时期的天真愉悦,他们热衷关注事物的外表形象及主观体会,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价值观的引领,注重培养学习兴趣,使学生热爱音乐。 教学目标 学习演唱《彩色的中国》,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三拍子节拍特点及旋律中的休止,能按照歌唱的基本要求用轻快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聆听《彩色的中国》,能够认识并分辨常见的独唱、齐唱、合唱等演唱形式,结合音乐作品,初步掌握节拍、节奏、节奏型等音乐知识,结合练习二拍、三拍、四拍的指挥,感受、体验节拍特点。 能够在演唱和欣赏音乐作品的基础上,感受、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