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85675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整体设计

日期:2025-04-20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4675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单元,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
  • cover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以统编教材四下第五单元为例 一.习作单元概述 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主题“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语文要素为“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本单元的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写好游记进行。 统编教材中的习作单元具有鲜明的特点:此单元的编排是指向写作的,它主要包括“精读课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和“习作”这五个板块,在统编版教材中,“习作单元”的设计相对细化,不仅涉及写什么,怎么写,还具体到教什么和如何来教,展示了学生学会写作的全过程,这样的单元更具有大单元课程的性质,提供的写作教学资源也非常丰富。 大单元教学要求“从一单元的角度出发,根据章节或单元中不同知识点的需要,综合利用各种教学形式和教学策略,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让学习者完成对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单元的学习。”大单元教学更多要从知识结构化转向任务结构化。在本单元内,阅读与写作需要进一步“整合”,促使语文学习以习作为目标,从习作开始,最终也走向习作能力的提升。 二.课标要求 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第二学段的要求是: 阅读描绘大自然、表现人类美好情感的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尝试用文学语言表达自己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课标中对于中年级写作的几点相关要求: 《表达与交流》: 1.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2.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梳理与探究》: 学习组织有趣味的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课标中要求“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所以本单元所设计的任务“跟我这样游青岛”活动征稿指向真实的生活情境,契合了全生活、全学科的大语文观主张。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指导学生写好游记之前,我们要先梳理清楚游记这一文体的特点。游记有三个基本要素:第一是所至,即作者的游踪,第二是所见,即作者在游程中目睹的风貌,包括山水景物、名胜古迹、风土人情、历史典故等,第三是所感,即作者由所见所闻引发的所思所想。 教学难点:根据《中国古代文体概论》作者褚斌杰先生的界定,游记在表达上应具有以下三个文体特征:一是写实景,前提是记录自己亲身的游历,表达上以描写为主,抒情和议论为辅,自然生发,寓于景中;二是有游踪,有较清晰的游览路线,有清晰的空间变化;三是移步换景,随着游览者的位置的变化,时间的变化,看到并描写出不同的景点。 四.学情分析 (1)关于写景的文章,四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并不陌生,教材中也收录了许多: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富饶的西沙群岛》《海边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四年级上册的《观潮》《走月亮》。 但是游记类文章又区别于普通的写景文章:写景的文章,“景”是主角,没有过多的掺杂其他内容,对景物是纯粹的白描。而游记则侧重于对游览过程和重点景观的描写,强调游览景点的转换,景物的变化以及融情于景的表达。本单元的习作第一次将“游记”和一般“写景”文章明显的区别出来,凸显游记的鲜明特点。 (2)从教材纵向来看,“写景”主题的习作也多次出现,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层级的习作要求,呈现出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习作训练体系。四年级的学生在写作时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册次 单元 习作题目 习作要求 学生水平 三上 第六单元 《这儿真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