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78812

氓 配套教学设计(4)

日期:2024-05-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353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配套,教学设计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1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 、理解和掌握重点字词。 3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2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上的第一篇古文,在初中阶段同学们有学过一篇《关雎》的文章,对于《诗经》有一定的了解。本文《氓》的题材是同学们感兴趣的爱情,人物形象鲜明,情节吸引人。因此,在学习完诗歌的字词句之后分析课文内容应该比较顺利。 3重点难点 1 、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 、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的有关知识。 2 、反复诵读,疏通诗句。学时重点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和“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学时难点 理解和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章脉络。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走进课文 爱情是人类永恒歌颂的主题,有人的地方,就会书写不同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走进古时的卫国,感受下那时、那地发生的那件爱情的故事,他们是我们今天要结识的两个人,还有他们身边的其他人。让我们走进他们! 活动2【活动】关于诗经 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同时PPT展示诗经的相关知识。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活动3【活动】关于《氓》 1、教师初读课文,学生正音、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意。 2 、学生齐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 4.2 第二学时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文章字词。 2 、把握《氓》的情节和主题,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学时重点 理解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学时难点 理解人物形象,分析悲剧原因。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再读文章 1、学生齐读课文。 2、同桌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活动2【讲授】老师提示课文重点字词 1、氓:是对一般男子的称呼。诗中的氓,从其“抱布贸丝”来看,是一位做贩丝生意的小商人。从女子对他的信任来看,氓没有轻浮和谄媚的形象,后来女主人公的回忆也没有提到这点。 2、之:主谓之间,取独,无实义。 3、本文的四个通假字: 匪:通“非”,不是。 于:通“吁”,感叹词。 说:通“脱”,摆脱,脱身。 泮:通“畔”,边岸。 活动3【讲授】师生合力疏通文意,理解“赋比兴”。 1、师生逐段就字词疏通提问。尽量结合注解和以前积累的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2、分析文章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具体运用。 活动4【活动】概括文意,梳理总结 老师抽生概括每章内容及感情基调,老师给予指导。 第一章:男子求婚,女子许婚(赋) 第二章:男女恋人相思、结婚(赋) 第一、二章写恋爱。(感情基调:热情、幸福) 第三章:劝诫女子不要痴情(比、兴)第四章:控告男子移情别恋(比、兴) 第五章: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赋) 第三、四、五章写婚变。(感情基调:沉痛、怨恨) 第六章:今昔对比的怨恨和痛苦(赋、比、兴) 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