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今天我们要接触的是一种新的文体———微型小说,大家知不知道那个世界上最微型的小说吗? 地球上最后的一个人坐在屋子里,这时候突然响起了敲门声…… 这据说是地球上最精短的一部科幻小说,只有25字。尽管字数少,却渲染了一种气氛,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等待散场 刘心武 刘心武 生于1942年,笔名刘浏、赵壮汉等,四川成都人,当代著名作家。 1958年开始创作,1977年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被认为是新时期文学开山之作,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秦可卿之死》、长篇小说《钟鼓楼》等。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细腻,作品具有社会思考性,意蕴深厚,风格严谨。 又称小小说、袖珍小说、一分钟小说,是小说文体的一种分支,字数一般不超过1500字。 它往往从一个画面、一组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之中,捕捉住了生活,表现出一种新鲜的思想。 微 型 小 说 整体感知 (一)梳理情节 (二)人物形象分析 (三)环境描写 (一)梳理情节 1、捋清了小说的主人公,我们就要明确围绕主人公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点拨:在复述故事时,我们无需太多的细节、对话等,只要这样一些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明确:本文写“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 眼镜的小伙子(开端); “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发展); “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再发展); “我”遇妙龄女郎,误把她认作售票员,看到她等待散场(高潮); “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湖》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中(结局)。 2、请同学们精读《等待散场》,找出小说中故事情节的几个转折点,体验作者的精妙构思。 故事开端:“我”在剧院门口碰到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 第一折: 第二折: 第三折: 故事结局:“我”由小伙子及其女友的事,并随着《天鹅糊》的情节“沉浸在永恒的旋律里”。 “我”误以为小伙子想要“我”的票 “我”误以为小伙子因为票价高而不要票 “我”误把小伙子的女友认作售票员 情节:一波三折———曲折 结构:三个误会 两个巧合 构思巧妙 在结尾部分,“永恒的旋律”指的是什么? “永恒的旋律 ” 的含义有两个: 一指的是实在的舞剧,是作者真实听到的。 另一层含义指的是小伙子和女朋友之间永恒感人的爱情。 结尾:给读者遐想的空间 令人回味。 结尾新奇 (二)人物形象分析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着重讨论一个问题。问题如下: (1)、小伙子:小伙子问我有没有票却不要票,既然不要,为什么还要把票“接过去仔细地看一下排数座号”?我无偿把票让给他时,他为什么还是不要?他到底想不想看? (2)、妙龄女郎:她有没有票呢?那她为什么不进剧场也在等待散场?为什么不出去与小伙子会合?你如何理解异样的眼光 (3)、“我”:“我”是一个狂热的芭蕾舞迷,为什么“我”还要把票让给小伙子?“我”在小说中又是起到什么作用? 小伙子 ——— 妙龄女郎 ——— “我” ——— 执著诚挚、恪守承诺 温婉可人、善解人意 叙述者、见证人、线索 2、方法探究: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读者可通过具体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请说说《等待散场》中,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明确 《等待散场》中使用最多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是白描。 具体的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 (三)环境描写 1、文本中有多处描写“雨”,请找出来。 2、描写“雨”的作用 明确 1、第二段:因为“雨”我才和小伙子相遇,才有了下面故事。 第四段:“在路灯光下,霏霏细雨……” 第十三段:“小雨如酥……” 第十四段:“妙龄女郎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