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92320

第5课 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04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0次 大小:16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5课,心画,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 cover
《书为心画———中国书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以中国书法艺术为主题,系统且全面地涵盖了书法鉴赏的关键要素。教材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掌握书法的表现语言和鉴赏方法,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 在内容编排上,从书法的演变引入,通过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笔法,进而深入探讨结体、章法、墨法等形式语言,以及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选用了丰富多样的书法作品作为示例,如《石鼓文》《张迁碑》《颜勤礼碑》等,有助于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书体和书法家的风格特点。 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和思考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欣赏和理解书法作品,不仅关注书法的外在形式,还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精神内涵,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或生活中可能对书法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多数停留在表面的认知。对于书法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专业知识可能缺乏系统的学习和深入的理解。 在技能方面,学生可能不太熟练运用专业术语来描述和分析书法作品。但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具有一定的模仿和探索能力。 在情感态度上,学生可能对书法艺术有一定的兴趣,但由于对其难度和深度的认识不足,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折感。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如果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书法鉴赏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热爱。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书法比赛,或者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书法家及其作品,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书法艺术的表现语言,掌握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几个角度鉴赏作品的方法。 能够结合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体会作者思想。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观察书法作品当中单个文字的笔法、结体,欣赏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作品。 从整体上分析章法和墨法,并结合资料从内容和背景深入了解书法作品深层次的意蕴,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更加热爱书法艺术。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书法作品中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 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等多个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理解“书为心法”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导入(5 分钟) 1. 教师出示不同书体的“书法”二字,提出问题: 你在图中都看到了哪两个字? 分别是用哪种书体进行书写的? 2. 学生观察回答问题。 3. 教师总结:从最早的甲骨文到之后的秦统一文字为篆书再到我们所知道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些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慢慢从最初的记录功能转向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那么不同书体的美感又是如何体现,我们又该如何去欣赏呢?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近千年的书法艺术,引出课题《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二)作品内容识读(10 分钟) 1. 笔法 请学生尝试选择一种书体在宣纸上摹写,思考问题:在行笔过程中,主要产生了哪几种笔法? 学生实践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毛笔笔毫柔软,所以行笔的速度、力量不同会产生线条丰富的变化。笔法可以分为平动、提按、绞转三种。平动,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绞转指书写时,笔在纸面旋转运动。 展示篆书“南”、隶书“中”、楷书“唐”、行书“增”、草书“亭”五个字,提出问题: 五个字分别对应了哪一种书体? 字中的线条分别对应了哪些笔法?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不同的字体在书写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用笔也会发生变化,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