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92333

第9课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8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52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民间,9课,中国,美术,教学设计
  • cover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教学设计围绕中国民间美术展开,教材内容丰富且具有文化深度。通过对民间美术的定义、特点、种类以及与生活、民俗和信仰的关系进行阐述,为学生构建了一个全面了解民间美术的知识框架。 教材以清代山东杨家埠年画《女十忙》等具体作品为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对年画、剪纸、皮影、刺绣、泥塑等多种民间美术品类的介绍,有助于学生认识民间美术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教材强调了民间美术与人民生活、民俗活动和民间信仰的紧密联系,突出了其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使学生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民间美术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对一些常见的民间美术形式,如剪纸、年画等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往往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他们对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涵可能知之甚少。 在认知水平上,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感知能力,但对于民间美术中蕴含的深厚民俗文化和审美理想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同时,学生在现代社会的影响下,可能对传统民间美术的价值和意义认识不足。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可能对生动有趣、具有动手实践机会的民间美术内容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但对于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可能会感到枯燥。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如果能够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作品展示、实地考察、动手制作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探究,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欣赏水平和文化认同感。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民间艺术展览或邀请民间艺人进行现场演示和教学。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学生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体会民风民俗的积淀,掌握民间美术的精髓———出发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为其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奠定基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蕴涵的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 弘扬民间美术精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 2. 教学难点 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3 分钟) 教师展示清代山东杨家埠年画《女十忙》,引导学生欣赏思考: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你所知道的还有哪些民间美术?小组讨论,引出课题: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1. 大众的艺术(8 分钟) 教师讲解广大劳动人民既是民间美术的创作者、使用者、欣赏者,也是传承者和传播者。 介绍民间美术较多地保留着原始美术的某些基本特质,具有原发性,在样式和风格上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传承性。 分别讲解年画、剪纸、皮影、刺绣、泥塑等民间美术品类的特点和发展情况。 2. 生活化的艺术(5 分钟) 教师阐述民间美术不以审美功能为终极价值追求,而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紧密关联,保持着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3. 民俗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6 分钟) 教师说明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举例说明如春节的年画、元宵节的灯彩等。 4. 民间信仰的造型载体(6 分钟) 教师讲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