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792335

第10课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8 科目:美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63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10课,传承,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 cover
《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聚焦于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涵盖了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反映社会变革的美术以及多样化艺术探索等重要方面。通过对这一时期代表性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在时代变迁中的演变与特点。教材内容既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又突出了美术作品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中国古代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基础。但对于中国近现代美术,学生可能相对陌生,对其发展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认识不足。此外,学生对于社会变革与美术创作之间的关系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具体的作品分析和讨论来加深认识。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和表达,以提高其对中国近现代美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代表性作品。 掌握这些作品的选材、内容、风格和特点,提升图像识读能力。 学会分析不同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对美术创作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作品的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判断能力。 引导学生从文化和时代的角度鉴赏美术作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尊重社会变革时期美术作品的创作所秉持的中华民族情感与文化立场,提高人文素养。 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在时代变革中的转变,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在观念与形式层面的多样化探索。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发展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欣赏分析法、实践练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中国近现代是激荡变革和砥砺开拓的时代,传统美术的继承与创新,中西美术的交流与互鉴,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主题。那么,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传承与创新———中国近现代美术。 (二)讲授新课(25 分钟) 传统的继承与创新(8 分钟) 教师讲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传统文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地位发生转变。以任伯年、吴昌硕等为代表的“海派四杰”是近代转型的文人画家群体,他们走上职业画家道路。 展示“海派四杰”的作品,分析其将诗、书、画、印相结合的特点,以及如何坚持文人画的笔墨格调及意韵,同时兼容大众生活情感及市民审美意识。 反映社会变革的美术(8 分钟) 教师阐述:“文以载道”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美术参与社会变革,发挥美术的社会功能,是 20 世纪中国现代美术的突出特征之一。 举例说明艺术家积极参与社会革命运动,以美术为武器,宣传鼓舞民族自强与独立的革命;以及艺术家通过创作表现新社会的建设成就,用美术再现社会生活的变化,表达社会进步激发的审美情感。 展示相关作品,如徐悲鸿的《愚公移山》等,进行分析讲解。 多样化艺术探索(9 分钟) 教师讲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迎来新的春天,经济繁荣和思想解放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探索空间。 展示当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分析其在题材、表现方式和风格上的多样化特点,以及如何借鉴外国美术经验,挖掘人性的真善美。 (三)课堂练习(15 分钟) 学生以一幅美术作品为例,分组讨论美术和社会生活的关系,以及艺术家为什么要有社会责任感,艺术能够发挥哪些社会功能。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 请学生选择一件公共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风格特点和题材内容进行分析鉴赏,可先自行思考,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分享。 (四)课堂小结(5 分钟) 教师总结:科学技术影响着艺术创作,艺术创作手段日益丰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