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外国美术鉴赏单元的收官之课,打破了时间脉络的限制,从横向视角呈现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美术,为学生构建起更为完整和多元的世界美术图景。教材通过对各个地区美术特色、文化背景的深入阐述,揭示了美术与地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文化包容心态。 二、学情分析 在经过前面课程的学习后,学生对外国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基础,但对于亚非拉地区美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可能还较为陌生。学生在理解不同地域美术的特点和差异时,可能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对比分析。同时,对于如何在全球文化交流的背景下看待本民族美术的发展,学生可能缺乏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亚非拉各地域美术作品的特点及其文化背景。 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能够对亚非拉美术作品进行感知、描述、分析和评价。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不同地域美术作品的比较和研究,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或图像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美术和文化的关系,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在沟通交流中正确把握中华民族美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在亚非拉各个地区、国家的地域文化特征下所形成的不同美术文化。 艺术家如何从其他民族的美术中获得创作的灵感与资源。 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包容理解与欣赏他国美术,在沟通交流中正确把握中华民族美术。 教学难点 在全球视野下,对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道路进行独立思考,形成自身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比较分析法、欣赏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最近刮起了“浮世绘”风格,大家知道哪些浮世绘的画家和作品?小组讨论,引出课题: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 (二)讲授新课(30分钟) 多彩的文明———亚非拉美术 美术是在自然,社会与人文环境中诞生的硕果。世界各地文明发展的阶段与路径各不相同,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宗教信仰与风俗习惯多有差异,世界美术因此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亚洲、非洲与拉丁美洲的美术各具特色,在近代广泛的文化艺术交流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美术(7分钟) 日本美术在公元5世纪之后主要受亚洲大陆文化影响,明治维新后又开始大范围学习西方美术。在江户时代( 1615———1868年), 日本文化相对独立,发展出特色鲜明的美术。琳派兴起于这个时期,是日本装饰性绘画的高峰。艺术家结合绘画传统与工艺技法,常用金银泥与金银箔作画,两面色彩华丽、秩序简明,在写实描绘与图案式抽象之间寻找到平衡。 日本的民族美术特色并非闭门炼成,琳派上承中国花鸟画中的没骨画法(不用墨线勾勒而直接点染色彩的技法),葛饰北斋画中低矮的地平线效法西画的透视。而19世纪后期日本美术传入西方之后,其单纯鲜明的色彩、无阴影的平徐造型,简洁大胆的构图让欧美艺术家赞叹不已。 展示日本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印度美术(7分钟)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之一,起源于公元前2000多年前的印度河流域。随后文明中心逐渐东移至恒河流城,发展出多民族、多宗教的印度文化。佛教美术起源于印度,后传人亚洲诸国。印度教则塑造了印度文化的主流。13世纪之后,伊斯兰教美术也在印度发展壮大。 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早期佛教美术用轮子、树叶等象征符号来暗示佛陀,至公元前后才开始用人像表现佛陀。 最早的佛像有两种风格:一种发源于古代印度西北部的犍陀罗。因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之地,其佛像受到希腊,罗马美术的影响,一般身披类似罗马长袍的通肩式袈裟,衣纹流畅:面部多有深目,高鼻的希腊难像特征,突出冥想内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