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05619

3.2 *《蜀相》课件(共33张PPT)

日期:2025-01-1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621556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蜀相,课件,3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蜀 相 穿越时空的 流传子古的 哀 凝 叹 眸 学习目标 1.通过诸葛亮的英雄事迹,体悟杜甫对诸葛亮的敬仰。 2.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 写作特点。 3.感受诗人借怀古抒发的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根据你掌握的杜甫的有关知识和学过的杜甫的诗歌,谈谈你对杜甫的理解。 的杜甫 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0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o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o安得广厦干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 如山! o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0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杜甫(712 — 770) 字 子美,自称 少陵野老。他创 作的许多诗歌ta 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 历史过程,被称为“诗 史”,是我国 古代诗歌的 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 誉为“ 诗 圣 ”。 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 形式,风格_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具 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杜工部集》。 杜甫生平 一、读书游历时期(712-746)35岁以前 (浪漫主义) (涉世不深) 读书和漫游时期,扩大了眼界,结识李白,又遇高适。《望岳》 二、困守长安时期(746-755)35-44岁 (现实主义) (忧国忧民) 科考落榜,十年困守,批评时政、讽刺权贵,成为了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三、陷贼与为官(任左拾遗)时期(756-759)45-48岁 ( 现实主义高峰) 安史之乱,目睹京城荒凉,朝廷腐败,创作达到现实主义高峰。 《春望》“三吏”、“三别” 四 、漂泊西南时期(759-770)49岁以后 (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成都浣花溪建草堂,过了一段安定时光,严武给予他很大帮助,后友人 去世,漂泊不定的生活和疾病折磨着他,晚年过得凄惨悲凉。770年冬,死在长 沙至岳阳的一条破船上,享年59岁。 《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高》 “律诗中登峰造极之作” 《秋兴八首》《登高》 “杜集七言律第一 ” 《登高》 诗史 “ 三 吏 ” 《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 三 别 ” 《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诗歌的主要思想: 1.反映民生疾苦,表现对人民的同情。 2.忧国忧民,表现出深挚的爱国情感。 3.揭露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表现强烈的憎恶之情。 4.歌咏自然景物,抒写亲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主要作品: 风格:沉郁顿挫 ● “沉郁”, 指感情的深沉、浓郁、 蕴藉。简单解释为情感深沉浓郁。 如杜诗中的国破家难、怀才不遇、 年华已逝、命途多舛、壮志未酬、 怀亲思友。 (思想内容) ●“ 顿 挫 ”,指语意的停顿、挫折 (间歇、转折),抑扬跌宕;起承 转合处的起伏迭变。 (表现手法) ●基 调:悲慨 写作背景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759 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暂时落 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 说,政治上那种“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 完全破灭。此时“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 炭,田园荒芜,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 排斥功臣,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定居在 浣花溪畔的第二年的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 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的春天。 759年,杜甫结束了在甘肃天水一带颠沛流离的生活, 暂时落脚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 个人生活的艰难困苦自不必说,政治上那种“致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灭。此时 “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园荒芜 唐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中。唐肃宗宠信宦官,猜忌如杜甫 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