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07243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15会变的影子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18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1次 大小:2020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变的
  • cover
《会变的影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鄂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影子的变化,第15课 《会变的影子》,教材P50--P52。 教材分析:《会变的影子》是第五单元的起始课。本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熟悉的影子,引导学生从各种成功制造影子的活动中,归纳概括出探究影子的形成需要的条件。描述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知道影子的形成需要光源、阻挡物和屏等条件,且阻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影子形成的三个必要条件:光、阻挡物和屏。 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制造不同的影子,分析影子发生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初步了解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阻挡物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物体 的侧面形状有关。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非常熟悉影子,绝大多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与 影子有关的经历,如小时候的踩影子游戏和手影游戏等。四年级学生对于科学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简单的探究计划,但是当遇到多个变量时往往无法很好应对,本课探究影子的形成条件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环节可以作为学生控制变量意识的启蒙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在传播过程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光源、阻挡物和屏(呈现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3.光源和阻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4.影子的变化包括大小、方向、长短和形状等变化。 科学思维: 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通过学生玩产生影子的游戏,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实验,掌握了探究科学问题的方法。 探究实践: 1.能用实验研究影子的形成和变化秘密; 2.根据实验发现,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阻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手影和有趣的影子的方法。 态度责任: 1.分工合作,乐于合作,乐于参与,培养探索科学问题的兴趣; 2.积极寻找科学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影子形成的条件,引起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引起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情导入 1、学习本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欣赏一段视频。 播放皮影戏视《八戒贺寿》 2、导入探究主题板书《会变的影子》 。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引发学生思考影子的变化,激发学生兴趣,从 而引出课题--会变的影子】 二、问题驱动,提出探究 1、观看完视频,请问同学们知道这种表演形式叫什么吗? 介绍皮影戏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通过皮影戏你们能提出什么科学问题吗? 提出问题:影子是怎样产生的? 【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思考光和影之间的关系】 三、自主探究 探究活动一 : 影子的形成条件 1、利用材料制造影子 出示材料:手电筒、一张白纸、木块等学生选择材料制造影子。 (提示:实验过程中不要用手电筒直射同学的眼睛) 2、学生演示自己制造的影子,分析制造影子的材料分别有什么特点,总结概括形成影子的必要条件。光源、阻挡物(不透明的物体)、呈现影子的屏,它们是影子产生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3、播放视频《影子是从哪里来的》巩固知识 4、说一说这张图什么是光源? 什么是阻挡物? 什么是影子?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让学生建构两个概念影子形成的原因,影子形成的必要条件,渗透求同归纳法,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的兴趣、合作、实验、归纳】 探究活动二: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利用材料想办法制造不同的影子,说一说我们的发现,猜想影子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让学生猜想预设:探究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到阻挡物距离的关系 探究影子的大小与光源照射角度的关系 实验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