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08167

第七单元锣鼓歌 教案 苏少版 音乐二年级下册

日期:2025-05-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1700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七,单元,锣鼓,教案,苏少版,音乐
  • cover
锣鼓歌 教材分析: 《锣鼓歌》是一首河南泌阳的民歌,音乐欢快、活泼,气氛愉悦。四二拍,后十六节奏和附点节奏的运用,让歌曲更具有推动力。歌曲中所唱锣鼓点以“咚咚咚”“嘡嘡嘡”的“三击”为特点,又变出锣鼓交织的“七声鼓”的“花样”。不仅锣鼓的拟声词穿插在歌曲中,曲调也随之变化。全曲洋溢着欢快、喜庆的气氛。 教学目标: 1.认识鼓、锣,知道它们是我国的民族打击乐器,基本掌握演奏方法。 2.能用生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锣鼓歌》。基本唱准十六分和附点八分节奏。 3.能与同学合作,用声势律动、演唱、身边乐器等方法参与歌曲表现,体验“做音乐”的快乐。 教学重点:用活泼、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锣鼓歌》。基本唱准十六分和附点八分节奏。 教学难点:能在演唱和声势表演中完整表现歌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课前:玩“击鼓传花”游戏) 游戏规则:1.大家在游戏过程中保持安静,要遵守游戏规则。2.在击鼓中传递花,鼓声停止时,花传到谁手上,谁就要“回答问题”。 问题1.请你用声音来模仿“鼓”声。 2.请你拍出“鼓”的节奏。 3.你能在鼓上敲出另一种声音吗? 总结:这个鼓是堂鼓。它不仅敲击鼓面能发出声音,敲鼓边、鼓框、鼓心都能发出声音。它除了鼓棒敲击还可以拍打发出声音,随用力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以及强弱变化。 鼓是人们述说心情,表达喜悦、欢乐、团结,更是精神的象征。中国鼓文化源远流长,威震四方,通过学习和积累相信同学们会对鼓文化有更多的了解。 二、锣鼓同台 1.认识锣 同学们,愉快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就让我们继续和鼓交朋友、做游戏,了解民族打击乐器,感受民歌带来的欢乐。 刚才我们通过“击鼓传花”游戏对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鼓呀还有一个好朋友,猜猜是谁? (师敲击发出锣的声音) 谁能用自己的声音来模拟锣的声音? 敲击了几下? (3下) 锣的音色怎么样? (很清脆、明亮) 讲解演奏方式,生模仿。 2.锣鼓对话游戏 对话游戏规则:小耳朵注意聆听,等鼓说完,你们再回应喔。现在周老师模仿鼓,你们模仿锣,我们一起来对话。 师:咚咚 咚 生:嘡嘡 嘡(重复一遍、声音要求) 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锣鼓的声音呢?(拍腿、拍手) 用身边的乐器表现锣鼓的声音呢?(拳头敲凳子、拍手) 在音乐声中玩锣鼓对话游戏 三、歌曲新授: 1.听赏歌曲 锣鼓喧天,只要有它们在,现场氛围就会更喜庆、热闹、欢腾。瞧,河南泌阳的人们正在敲锣打鼓迎接即将到来的“端午节”。 聆听音乐,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场面?情绪? 音乐就是河南泌阳的一首民歌———锣鼓歌,让我们再次聆听,找一找歌曲哪些地方出现了锣和鼓的声音? (歌曲的第2、4乐句) 2.感受2、4乐句 一起来唱唱锣鼓的声音 唱第2乐句歌词 (鼓:有力、弹性。锣:清脆) 鼓声有什么特点?(唱旋律) 前2小节旋律和后2小节旋律一样的 第4乐句的锣鼓变了花样更欢快、欢腾了。练习唱第4乐句。 感受附点节奏,情绪更活泼。 师唱旋律,发现:前2小节旋律和后2小节旋律一样 跟钢琴合作唱。(师1、3乐句;生2、4乐句) 3.熟悉歌词 有节奏读歌词 围绕情绪、声音、附点节奏进行指导 跟伴着音乐有感情的读歌词 4.学唱歌曲 跟音乐模唱歌曲:第1遍,请你张开嘴巴先跟音乐开口默唱歌曲。第2遍,跟音乐轻轻唱。 跟钢琴唱(学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不足处及时指导纠正) 变了花样,心情?22 22 33 22更激动、心情就更欢快了。 师生接口唱 男女生接口唱 跟伴奏音乐唱 5.创编歌曲 锣鼓一开始敲了三击,后来还能变着花样玩,敲出了七声鼓。那我们能否也来创编一下,三击可以敲?击。 生创编歌词 小小作曲家们,把我们创编的词跟着音乐唱起来吧。 四、拓展 我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鼓”是个大家族,你还知道哪些鼓?(出示图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