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08169

第二单元 姑苏风光 教案 苏少版 音乐六年级上册

日期:2025-09-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5次 大小:2044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第二,单元,姑苏,风光,教案,苏少版
  • cover
姑苏风光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丝竹流韵》 教材分析: 《姑苏风光》是民歌套曲《大九连环》中的一段。歌词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古话赞美姑苏的风光。曲调细腻婉转,委婉动人,多用节奏密集的级进又构成起伏较大的波形线条是其旋律进行的特点。让学生能体会到“一字多音”的婉转,绵延的柔美特色。 教学目标: 1.领略江南风情,感受,品味江南音乐文化的魅力。 2.能用苏州方言,并用委婉,细腻,柔美的声音演唱好歌曲。激发学生对江南民歌的热爱。 3.能积极的参与音乐活动中,大胆地表现音乐。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知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 2.表现歌曲委婉细腻,柔美抒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 唱准歌曲中的一字多音。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老师很高兴来到……小学,你们在……生活了这么多年,能跟老师来介绍一下你们的家乡吗? 师: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也喜欢上了……。 导入 师:今天,老师也想带同学们到我的家乡去看一看,猜猜老师来自哪里?(苏州风光片视频) 师:师:对,老师来自苏州。苏州美不美?你看到了哪些美景? (交流) 师:苏州雅不雅?你看到了哪些特色文化? 师:是呀,苏州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它底蕴深厚,古称“姑苏、平江”,是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历朝历代的诗人们用各种赞美的诗句来描绘它。 唐代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诗人杜荀鹤的“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师:现在,让我们摇着小船,走进老师的家乡,走进这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姑苏城。(放范唱) 师:多美呀!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师:是呀,这是一首用苏州方言演唱的小曲《姑苏风光》,它清新,典雅,婉转,细腻……老师也忍不住想要用歌声来赞美它。(师范唱)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中有着对姑苏极尽的赞美之词。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师:请同学们听听,再仔细看看老师的动作。老师说的有什么特点?(苏州方言) 师:对,听上去软软的,糯糯的,甜甜的。这就是吴方言的语言特色———吴侬软语。 (跟着老师一起说一说,做一做) 师:多有味道呀!让我们再次感受乐曲的旋律。看看这旋律像什么?(放范唱)(是看旋律还是听旋律?) 师:看出来了吗?是呀,这旋律表现了苏州音乐的连绵起伏,像潺潺的流水一般。你们看,它还采用了什么方法?(出示鱼咬尾) 师: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哼唱旋律。 师:对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音和后一句的第一个音是一样的,这是民歌中的一种创作手法,叫做鱼咬尾。它就像苏州的小桥流水,连绵不断。 师:来,跟老师的琴声,一起来接口唱旋律。再次感受江南连绵的水波。倚音:更加委婉。 学唱歌曲 师:真动听呀,加入歌词,我们唱唱前面两个乐句。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歌曲的很多地方都用到了一字()音?(老师画的动作像什么?连绵起伏的水波) 师:是呀,一字多音是江南民歌的一大特点,听来温婉细腻、含蓄优美。 师:来,我们把这一句再来完整的唱唱,注意字对准的音。把我们江南音乐的清丽典雅给唱出来。声音流畅细腻一些。 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杭州有(西湖),苏州有(山塘),如果说西湖是杭州的标志,那山塘就是苏州的名片,山塘街是苏州人的骄傲,请大家带着自豪感,唱的再肯定一些。这样的美,怎不让人赞叹连连,你听,歌曲中多次出现了衬词“哎呀”,来抒发这种赞美之情。 师:来,你们来试着唱唱。 师:两处都是好地方,把你对它的喜爱,从心底给唱出来。你们听,老师的歌声有什么变化。又高又亮 师:真动听呀! 师:来,我们把这前面四个乐句完整的来唱一唱。(生唱完四个乐句,师弹间奏后接唱最后一句) 师:一段委婉动听的间奏之后,老师唱了这首小调的结束句,你们发现了什么?熟悉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