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82078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一厘米》教案

日期:2024-05-2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61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4课
  • cover
《一厘米》 教学目标: 1、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2、分析情节曲折的具体表现,掌握烘托、对比手法的作用。 3、结合语言的鉴赏来分析人物形象。 4、培养学生正确对待“诚信”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情节曲折的具体表现,掌握烘托、对比手法的作用。 2、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本文深刻的主题。 教学难点:烘托、对比手法的区别,对诚信的认识。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结合语言的鉴赏来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全国政协委员、安徽 大学副校长韦穗在政协会上递交大会发言,呼吁将对母亲的教育列入基本国策。她说:“我国面临的人口素质危机,与母亲素质不高有很大关系。” 一个素质不高的母亲会教孩子什么呢? 二、新授。 (一)、检查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比画字形。 惩(chéng) 罚 皲(jūn)裂 吝(lìn)惜 捺(nà) 挑剔(tì) 允(yǔn)诺 逻辑(jí) 矜(jīn)持 吮(shǔn) 磕(kē)头 骄横(hèng) 顷(qǐng)刻 哄(hōng)笑 脱臼(jiù) 兀(wù)自 狡黠(xiá) 内疚(jiù) 反驳(bó) 2、简介作者: 毕淑敏: 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学 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1969年入伍,1980年转业,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获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大文学硕士。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代表作《昆仑殇》《补天石》,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她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有三个。第一:正常而不烦琐;第二:优美而不浮躁;第三:深刻而不偏激。 (二)、学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基本内容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发展的过程。 张师傅送票→公交车上为小也买票→公园门口因买票引发矛盾→小也对妈妈的误会加深→陶影投书报社→矛盾解决。 2、本文的矛盾有以下几组:陶影与“红衣青年”的矛盾、陶影和小也的矛盾、陶影和丈夫的矛盾。你能说说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吗?你的理由是什么? 答:最主要的矛盾是陶影和小也的矛盾。依据是 :陶影和“红衣青年”的矛盾焦点是为了维护自己在儿子心中的形象;文章结尾,陶影请求那两位爷爷对小也说一句:“妈妈没有错。”这也是为了给儿子“诚实”的印象;文章的主题是在陶影和小也的矛盾中得到凸现的。 (三)、再次浏览课文,回答下列问题,分析陶影的形象。 1、你所了解的陶影是怎样的人?你的依据是什么? (1)含辛茹苦、任劳任怨 ———一天班上下来,累得不想动弹,真想凑合凑合算了。 ———(掏了张纸币)买一根冰棍就成了,妈不吃。 (2)执著、认真 ———(轻松但是极坚决)他不够1、1米的。不够! ———我不知道国际米尺是什么造的,可我知道我的儿子是没有那么高,我知道我们没有逃票。 (3)竭力维护人格尊严,立场坚定 ———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 ———(执拗地)如果再没有音讯,我就直接去找! ———(郑重地)小也,你离两位爷爷再近点,我什么都不图,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同孩子讲清楚,告诉孩子:妈妈没有错!…… 2、陶影的台词中哪一句使你难忘,为什么? 答:言之有理即可。 三、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一、三。 2、思考本文的主题。 3、找出文中的对比,思考其作用。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 2、分析“以小见大”的写法,烘托、对比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交流作业:为什么 陶影和小也都这么重视小也是否达到1.1米的问题?有人觉得老奶奶为小也量身高的情节是多余的,完全可以省略。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儿子重视自己的身高,起初是为了证明 自己长大了,后来是对妈妈的诚实有了怀疑;陶影重视此问题,是为了讨回失去的尊严,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