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 回延安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A-C) 2.阅读全诗,用小标题形式概括各章节内容,并能准确说出各章节饱含的作者情感。(B-C) 3.感受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巨大魅力,体悟作者对延安深厚浓烈的情感,激发自己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精神。(A-C) 观看视频--延安初体验 观看《延安》短视频,用一个词语、短语或句子说说你心中的延安。 辉煌 伟大 神圣 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7岁入党。解放后在北京工作,代表诗作《放声歌唱》《雷锋之歌》等。 贺敬之于1956年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造林大会。大会期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新貌,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 识记生词,夯实“双基” 盏 登时 糜子 油馍 脑畔 眼眶 延河 满窑 zhǎn dēng méi mó pàn kuàng yán yáo 朗读课文,体悟深情 听读课文,说说本诗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 豪迈 明快 朗读课文,体悟深情 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围绕一个“回”字写了哪些内容?表达了什么情感?完成表格。 章节 内容 情感 一 重返延安 二 感激 三 亲人欢聚 四 赞美 五 回顾展望 激动 追忆延安 喜悦 延安新貌 惜别 课堂小结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赞延安→祝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情。 诗作内容丰富,情感饱满,感人至深。 2 回延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比较,了解作者创造性运用信天游写成的诗歌形式。(A-C) 2.精读全诗,准确识别并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抒情方式,体会本诗的语言特点。(B-C) 3.能够仿照本诗形式,自主创作一段诗歌,并与同学互相交流、评价。(B-C) 4.了解陕北民风民俗,进一步感受作者对延安深厚浓烈的感情。(A-C) 咀嚼诗歌,探究手法 本诗创造性地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极富陕北风情。你了解“信天游”吗? 信天游,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陕北一带。曲调高亢、悠长,节奏自由。歌词一般由上下两句构成一节,经常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直意。每节的上下两句都押韵,多节可连用一韵,也可以换韵。 歌曲链接--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 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 一杆杆的那个红旗哟一杆杆枪 咱们的队伍势力壮 …… 山丹丹的那个开花哟红个艳艳 毛主席呀领导咱们打江山 …… 本文是创造性地运用了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不是民歌。如取消了“衬字”、多用普通话代替方言等。 咀嚼诗歌,探究手法 精读诗歌,赏析语句 一个“情”字贯穿整个诗篇。作者是通过哪些手法来抒发情感的?请精读诗歌,从不同角度体味赏析。 【赏析角度】修辞手法、抒情方式、表现手法… 难点突破--“比兴”手法 【知识链接】“赋比兴”是《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是直陈其事,“比”就是比喻,“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本诗中运用了不少“比兴”手法。 难点突破--“比兴”手法 示例: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 赏析:上句写树的梢、枝、根连成一体,是为了引出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同时,也可以把树梢、树枝和树的关系比作“我”与延安及延安的亲人的关系,故也可以认为是比兴兼用。 诗中还有哪些语句运用了“比兴”或“兴”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句简要分析。 难点突破--“比兴”手法 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比兴)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比兴)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兴) 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高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