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3课《巡游在历史长河中》教学设计 课题 巡游在历史长河中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初二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参与巡游在历史长河中的活动,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文化现象,掌握基本的历史研究方法。2、 通过参与巡游在历史长河中的活动,学会分析历史资料,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提高批判性思维。3、通过参与巡游在历史长河中的活动,激发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珍惜。4、通过参与巡游在历史长河中的活动,能够将所学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解释当今社会现象的历史渊源。 教学重点 浙江的历史发展。时代不同发生的变化。浙江的历史沿革和开发过程。 教学难点 1、研究家乡的历史。2、跨越时代的对话。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3课《巡游在历史长河中》板书课题。视频导入:《千年水淃涟 文脉贯古今》。导语:上山文化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上山先民走出山林、走向田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的故事展现了越人的坚韧精神。这一时期的浙江,青铜剑的炼制技术冠绝天下。晋室南渡,将北方文化带到吴越大地,促进了文化的融合。南宋定都临安府,使浙江成为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如何了解浙江文化。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 讲授新课 信息源浙江的历史发展让我们先来阅读几则材料:(1).在研究浙江古代历史时,我们通过考古发现距今7000年前,生活在宁绍平原的浙江先民“于越人”已经创造了先进的河姆渡原始文化。 (2).西汉时,司马迁还在《史记》一书中用“地广人稀”这样的说法来概括他在浙江一带的见闻。PS:详细内容见书P74-75。浙江历史上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生产部门和物产:生产部门相关介绍物产农业浙江是鱼米之乡,尤其到了唐末,杭嘉湖平原已成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地之一。粮食等丝织业早在春秋时代,“劝农桑”就被列为越王勾践国策之一。浙江丝绸主产于绍兴县、嵊县和诸暨市等地,杭州有“丝绸之府”的美誉。丝绸、铜镜瓷器业中国在印纹硬陶、原始瓷的基础上发明了成熟的瓷器。瓷器二、导学窗从历史发展中获取的信息1、从上述材料中,我们能获取什么信息 (1).越王勾践以前的浙江生产发展水平与河姆渡时期相比,产生了什么反差 由于大规模海侵使得人们搬迁,从而出现了生产力水平倒退的现象。(2).在历史上,浙江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是什么 越国是浙江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个转折点(3).在浙江历史上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生产部门有哪些 冶金工业、粮食工业、陶瓷工业、造纸工业、丝绸工业、印刷工业、造船工业、酿酒工业2、根据获得的信息,结合已有的知识,我们能进一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 (1).越王勾践以前的浙江生产发展水平为什么会与河姆渡文化产生反差 在距今6000年前,发生了大规模海侵,使得宁绍平原为一片浅海,使得当地居民搬迁。因此于越人只能采用适应山区环境的迁徙农业与狩猎并重的生产方式。(2).从“地广人稀”到“地少民多”,说明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个中国的历史变迁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从“地广人稀”到“地少民多”这一转变,反映出浙江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整个中国的历史变迁存在着紧密且相互影响的关系。在中国古代早期,经济重心主要在北方,南方的浙江等地开发程度相对较低,呈现出“地广人稀”的状况。北方频繁的战乱使得大量人口南迁。这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丰富的劳动力,促进了浙江地区的农业开发和经济发展。3.根据在浙江历史上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生产部门,分析说明:(1).哪些生产部门是在浙江远古文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农业:浙江地区在远古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