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36020

21古诗词三首 长相思教学设计

日期:2024-10-27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3588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古诗词,三首,相思,教学设计
  • cover
长相思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风一更,雪一更”的互文手法,感受“更”在古典诗词中的特殊情味。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难点 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流程 板块一:揭题识人,读出词作韵律美 1.以旧入新:我们跟着王维去到秋日的空山感受了山林的静谧、迷人,也伴随张继在姑苏城河的客船上听千年的钟声,今天,让我们与纳兰性德一起去领略东北塞外的别样气象。(出示课题,读题。) 2.揭示体裁:与《山居秋暝》《枫桥夜泊》不同,《长相思》是一首词,谁来说说词的特点?(词有词牌名;词可分为上下阕;词又称为长短句……) 相机点拨:“长相思”就是词牌名;上阕从“山一程”到“夜深千帐灯”,下阕从“风一更”到“故园无此声”。 3.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是姓,性德是名。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指名说) 出示简介: 纳兰性德字容若,著有词集《侧帽集》《饮水集》。他的词以“真”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4.通读全词,读出层次。 (1)读正确。 指名读,正音解义:更,读一声,是夜间计时的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2)读出节奏。 词和诗一样,也要注意停顿,读出节奏,谁来读?根据学生的诵读节奏出示停顿间隔,齐读。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3)读好韵字。 《长相思》词由三、七、五句式组成,每句用韵,发现了么?(都押“eng”韵)“eng”韵传递出一种低沉、郁结的情绪。(师生配合读) 5.小结:一程程,一更更,这样读才有了诵读的味道,也让我们开始走入这首词,走入词人复杂的心绪。 板块二:想象画面,感受征程场面之壮美 1.出示上阕,提出学习任务一: 任务一:自主学习上阕 1.自由读上阕。 2.借助注释理解大意。 3.想想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 (1)学生自主学习。 (2)指名说:翻过一座座山,渡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前进,夜里千万个帐篷里亮起了灯。 (3)点评:这位同学的描述分为两幅画面,一幅是动态的,一幅是静态的。 2.聚焦动态画面: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1)自由读,你有什么感受?从哪里体会到的?(路程很长,很辛苦;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 (2)了解背景:将士们为何山一程水一程?终点又是哪里?(指名回答) 康熙二十一年冬(公元1682年),康熙因云南平定,出关东巡,祭告盛京(今沈阳)祖陵。作为一等侍卫的纳兰性德随驾出关。 出示: 山海关地处要隘,形势险峻,是万里长城东起第一关,故称“天下第一关”,也是通向关外的必经之地,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 交流:读了资料,你有什么感受?(路程很长;环境恶劣) (3)谁能读出这种山长水远的感觉?(指名读,点评重点:读出行程的艰辛、疲累。) 3.凸显静态画面:白天的行军让我们感受到征途的不易,夜晚宿营的场景又给你怎样的感受? 出示:夜深千帐灯。 (1)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怎样的场景?(成百上千的帐篷支起来了,千万盏灯亮起来了,一派壮丽的景象。) (2)读到此处,让人产生一个疑问:理应好好休整,千帐之下的灯却久久不息,这是为何? (3)夜深人静正是相思情起之时,自古如此。读以下诗句,体会这点点灯火的无声诉说。 出示: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李白《长相思·其一》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高适《除夜作》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白居易 《除夜寄弟妹》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