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36713

13.2《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12-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3次 大小:3297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3.2,宇宙的边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宇宙的边疆》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宇宙的基础知识。 3.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4.扩展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了解解说词的特点。 2.引导学生借助文中精辟的议论和热烈的情感抒发,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思考,并引发自己的思考。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昨天的议论文写作话题材料中有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仰望星空的故事,下乡知青段元星坚持天文观察,终于发现一颗新星的故事,你也有夏夜星空下凝望思索的经历吗?你也关注人类航天探索的伟大进程吗?请走进课本必修3第13课《宇宙的边疆》,一起来多了解一点宇宙的奥秘。 自学提纲 1.作者简介 卡尔·萨根(1934—1996),美国天文学家、科普作家。曾任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公众科学家”。他主持过许多电视科学节目,著有大量科普书籍,其中《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全世界引起强烈反响。美国《每日新闻》曾这样评论他:“他有三只眼。一只眼睛探索太空,一只眼睛探索历史,第三只眼睛,也就是他的思维,探索现实社会。” 主要作品有《伊甸园的飞龙》《宇宙联结》《宇宙》《布罗卡的脑》《被遗忘的前辈的阴影》《暗淡蓝点》《魔鬼出没的世界》《数以十亿计的星球》等。 2.题目解说 宇宙本来是无法讨论边际的,但是文章的题目偏偏叫作 “宇宙的边疆”。这就紧紧地吸引了读者。题目揭示了文章 要说明的内容,即宇宙的大小、范围、内容等问题。 3.写作背景 1976年,卡尔·萨根作为“海盗”号着陆舱的解说员,第一次随人类的宇宙飞船着陆在另外一个行星上,全球为之喝彩。为此,他和“海盗”号资料分析及探索计划处处长一起制作科教片《宇宙》,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播科学知识。这部电视片创造了美国公众电视网最高收视率,60多个国家2亿观众观看了这部片子。同时,他还出版了与电视片同名的科普力作《宇宙》。在这本书中,萨根把世上万物融入了宇宙宏大的背景下,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渊博知识畅叙宇宙的形成,列举宇宙的进化,讴歌生命的诞生,并从宇宙观的高度审视人类社会,讨论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 三、文本初读 晕眩(xuàn)   尘埃(āi)   脚趾(zhǐ) 广袤(mào) 椭圆(tuǒ) 彗核(huì) 氦气(hài) 四、文本探究 1. 从整体看,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宇宙的?为什么这样安排?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提示 :①本文采取的是空间顺序:由星系(星系群、子星系)到太阳系再到行星缓缓推进,从宇宙的整体到星系的组成,再到太阳系,最后回到地球。 ②这样安排的原因:其一,就宇宙的演化来看,因为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所以作者也按这样的顺序介绍宇宙的构成;其二,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 ③好处:这样做可以使我们跳出宇宙之外,将它作为纯客观的说明对象来解说,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宇宙的空间概况。空间尺度由大到小,也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入局部了解细微,这样顺序清楚,层次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习惯。同时,由宇宙反观地球,就是人类的未来之路,这样的顺序和作者由广阔的宇宙,穿过无尽的空间,最终回到人类家园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与“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的认识相契合。 2.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完成下面的表格。 说明方法 例子 作用 列数字 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 000亿个恒星组成 ①_____ _____ 作比较 ②_____ _____ 把光在每秒内通过的距离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