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46833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检测-【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学案检测(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

日期:2025-01-28 科目:语文 类型:学案 查看:57次 大小:2503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学案,检测,上册,模块,基础,2023
  • cover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学案检测 学习目标 1、掌握并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虚词和特殊句式,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小组讨论,探究孔子四位弟子“志”的内涵和独特价值,从语言、神态、动作描写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3、探究孔子“哂由”“与点”的原因,了解孔子的人生追求和思想主张。 学习过程 (一)历史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互相征战,礼乐制度崩塌,诸侯逐渐崛起,周王室日益衰落,一些大的诸侯 国通过战争获得更多的土地和百姓,于是出现了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诸侯争霸”局面。孔子希望人民 和平,国家稳定,所以周游列国,游说君王。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 汉保存下的《史记 孔子世家》中。 (二)作者简介 孔子,名上, 春秋时期丘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圣人,思想核心是上,政治上主张 礼治,鼓励人们入仕,即“出来做事”。曾周游列国,晚年整理了“六经”(《诗 》、《书》、《礼》、《易》、《乐》、《 春秋》)。到汉代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他出身在没落地贵族世家,曾短期在鲁国做官,又周游许多诸侯国,想推行自己地政治主张,但未被采纳,后来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工作和整理古典文献。相传他地弟子有三千多人。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是 提倡礼乐和仁义。礼乐是孔子提出来的维护社会秩序的规范,仁义是他提倡的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 他提出了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等许多教学理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创办私学的人。儒家经过不断的完善最终成为封建思想的正统,影响深远。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礼”,实施“礼”。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法不中,刑法不中则民无法措手足”。 (三)《论语》 《论语》是一部 语录体 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 全面地反 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宋儒把 、 、 、 合称为“四书《论语》共 20 篇,492 章,12700 字。《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四)整体感知 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根据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边读边思考:课文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五)文本细研 1、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从文中找出四位弟子各自的志向。 2、从他们的言谈、动作和神态中,分析四位弟子的性格特征。 3、孔子对四个弟子的谈话作了什么评价? 答案 (四)整体感知 (1-2):孔子问志。 (3-13):弟子述志。 (14-21):孔子评志。 (五)文本细研 1、子路 志: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合乎礼仪的行事准则。 性格:从子路的神态和语言中表现了子路虽有治理国家的才干,但直率张扬,不谦虚。 有抱负、自信,却较鲁莽、轻率。 评价: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2、冉有 志: 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还难办到。 性格:从冉有的语言中表现了冉有态度谦虚。 谨慎小心、谦虚退让。 评价:孔子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 3、公西华 志: 能在诸侯举行会盟的时候担任一个“小相”。 性格:从公西华的语言中表现了公西华不仅态度谦虚谨慎,说话也委婉。 恭谦有礼、娴于辞令。(委婉曲致) 评价: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