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60196

第15课《资本主义的萌芽》课件+教案+素材-【浙摄影版】《人·自然·社会》初二年级

日期:2025-04-27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890250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自然·社会,摄影,15课,素材,教案,课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5课《资本主义的萌芽》教学设计 课题 资本主义的萌芽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人·自然·社会 年级 初二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学习资本主义萌芽的课程,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背景和条件,能够准确阐述资本主义萌芽的定义。2、 通过学习资本主义萌芽的课程,理解对历史文献、图片和数据的分析,增强提取有效信息、归纳总结和逻辑推理的能力。3、通过学习资本主义萌芽的课程,理解到资本主义萌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激发历史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通过学习资本主义萌芽的课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当今社会经济现象中与资本主义萌芽相关的元素和影响。 教学重点 浙江的资本主义萌芽。机户与机工的关系。明清时期浙江的经济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1、浙江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2、改革先行地—浙江。 教学准备 课件、教案、导入视频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13课《资本主义的萌芽》板书课题。视频导入:《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导语: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在中国,关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时间和具体表现存在一定的争议。一些学者认为明朝中后期,在农业、手工业的新发展以及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背景下,江南一些地区的纺织业等行业中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这可视为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然而,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具有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稀疏且微弱的特点,并且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体系本身缺乏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必要条件,其发展十分缓慢,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观看视频,思考、讨论如何了解浙江与水的缘分。 通过观看视频和深入思考,激发学生对教学主题的思考、探讨和交流。 讲授新课 信息源资本主义的萌芽从晨曦初露的河姆渡文化,到文明肇始的良渚古国,再到隋唐的繁华、宋元的辉煌,浙江始终是一块得风气之先的肥田沃土。于是,当封建经济抵达巅峰阶段之时,浙江这片土地又开始萌动起来,并从繁盛一时的丝绸业起步,孕育出了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让我们先来阅读几则取自明清时期地方志的资料:(1)杭州:店铺排列40里,中间没有空位,四面八方的人会集在这里,没有什么东西买不到的。(2)“商贾聚集”而成镇市。进行贸易的地方为市,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成了镇。(3)湖州的南浔镇自产棉花很少,却是一个棉纺织业发达的城镇,几乎家家户户都以纺纱织布为业。PS:详细内容见书P85。(4)丝绸已成为浙江最重要的对外贸易产品之一,因品种多、质量优而畅销国内外。 (5)在丝绸业出现了“以机杼致富”的“机户”和为“机户”纺丝织绸的“机工”。 (6)“机工”各有专能,一般有固定的雇主,按日计酬。 (7)有位技术精湛的熟练织工,因为对所得报酬不满,要求“机户”增加工资又遭拒绝,便愤而辞职。 PS:详细内容见书P85-86。导学窗从资本主义萌芽材料中获取的信息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能获得什么信息 (1)明清时期,浙江的经济已经开始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什么方向转变?明清时期,浙江的经济已经开始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方向转变。(2)明清时期,浙江出现的众多小城镇,大多是属于什么性质的 在明清时期,浙江出现的众多小城镇大多具有商业和手工业性质。(3) 湖州的南浔镇棉纺织业发达,却并非棉花产地。这种现象说明,明清时期浙江的经济已经开始出现了什么特点 出现的特点:产业分工细化、商品经济活跃、市场驱动发展、区域经济协作。(4)明清时期,浙江丝织业出现的“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现象,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生产关系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这种现象反映的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5)“机户”与“机工”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