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鲁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专题强化练14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洞庭湖通江湖泊,是指洞庭盆地中由大堤围限的范围内直接连通外部江河、具有调蓄功能的湖区。下图示意清末以来洞庭湖通江湖泊面积变化。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清末以来,洞庭湖通江湖泊面积变化特征是( ) A.1896年至1949年,面积缩减的速率最大 B.1949年至1958年,面积缩减的速率最大 C.1958年至1978年,面积增加的幅度最小 D.1978年至2019年,面积减少的幅度最大 2.由此可以推断,1896年以来该地( ) A.构造运动增强,洞庭盆地面积变小 B.沿湖大堤加高,湖盆水旱灾害减少 C.连江通海受阻,湖区调蓄功能下降 D.围湖造田减少,通江湖泊面积减小 (2024辽宁本溪期中)2008年初,严重的冻雨(水滴落到物体上结冰)灾害导致贵州省多地松林内众多松树枝被积雪(冰)压断,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但随后十几年间,松林地地表植被更新速度加快,众多灌木及草类生长繁盛。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贵州省松林与大兴安岭主要树种同属针叶林,与大兴安岭针叶林相比,贵州省松林( ) A.植株高 B.扎根浅 C.耐寒冷 D.易倒伏 4.冻雨灾害后松林地植被更新速度加快,众多灌木及草类生长繁盛,主要原因是松林地( ) A.坡度减小 B.降水增多 C.光照增多 D.气温升高 5.冻雨灾害后的十几年间,松林地( ) A.表土流失加快 B.植被类型增加 C.地表积水增加 D.枯枝落叶减少 6.(2023江苏南通期中)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描述该区域河流的水文特征。(4分) (2)分析该区域河流入海口处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6分) (3)运用整体性原理,分析该区域植被破坏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4分)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专题强化练14 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B 2.C 3.A 4.C 5.B 1.B 1949年至1958年,洞庭湖通江湖泊面积缩减的速率最大,面积减少的幅度最大。1958年至1978年,洞庭湖通江湖泊面积减少,而非增加。 2.C 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知构造运动的状况;沿湖大堤加高,湖泊面积不会缩减;洞庭湖通江湖泊面积不断减少,水道变浅,湖泊连江通海受阻,丰水期储水、枯水期放水的功能减弱,湖区的调蓄功能下降;1896年以来,洞庭湖面积缩小近一半,说明围湖造田增多。 3.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贵州省位于亚热带地区,水热丰富,松林生长条件较为优越,植株高大,A正确;大兴安岭位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受冬季风影响大,地表多分布有冻土层,导致该区域针叶林扎根浅、易倒伏、耐寒冷,B、C、D错误。 4.C 冻雨灾害对地表坡度几乎无影响,A错误;亚热带地区降水一直较为充足,冻雨灾害前后年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B错误;由材料可知,严重的冻雨灾害导致松林内众多松树枝被积雪(冰)压断,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松林冠层密度减小,照射进林地地表的阳光增多,植物光合作用增强,松林地植被更新速度加快,灌木及草类生长繁盛,C正确;冻雨灾害前后多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D错误。 5.B 据材料可知,冻雨灾害前贵州省松林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导致林下植被少,土壤较为贫瘠,形成单一的松林植被;冻雨灾害后,松树树枝被大量破坏,松林地林下光照增多,导致灌木及草类生长繁盛,形成了混交林,植被类型增加,B正确。地表植被增多,会使表土流失减缓,A错误。地表植被增多,下渗量增加,地表积水减少,C错误。冻雨灾害后松林地的枯枝落叶增多,D错误。 6.答案 (1)径流量大、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2)流域终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刚果河中上游大部分河段流经刚果盆地,地势低平,流速缓慢,河流中挟带的泥沙大多沉积在刚果盆地内;入海口附近地形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河流侵蚀强,不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