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一、选择题 1.据古代中国典籍记载,所谓经络乃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应天道、决死生、处百病不可不通者也。《说文解字》曰:“五脏六腑之气血分流四肢也。”而英国生理学家哈维于1628年发表《心血运动论》,用实验方法证实了血液的循环运动。这实质上说明( ) A.古代中国医学重理论,近代西方医学重实用 B.古代中国医学启发了近代西方医学 C.前者重感性和经验,后者重科学实验 D.前者注重根治间接调理,后者针对表象直接救治 2.李时珍足迹遍布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访问了农、大夫、车夫,猎户、矿工等人,由此获得了大量的药物学珍贵资料和许多民间有效的单验方,为《本草纲目》的写作准备了翔实的资料。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 A.古代医药学注重分析与实证精神 B.古代科技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C.经济中心转移支撑医药学者研究 D.古代科技的传播运用了市场机制 3.《本草纲目》中提到火药能治疮癣,杀虫,辟湿气、瘟疫。由此可推断( ) A.火药部分性能与发明初衷一致 B.明朝医学记载存在明显错误 C.火药由军事功能转为民用功能 D.明朝的天灾人祸和瘟疫严重 4.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5.如按照年代绘制文化发展演进示意图,1和2应该顺序填写( ) A.《离骚》《九章算术》 B.《论语》《氾胜之书》 C.《伤寒杂病论》《齐民要术》 D.《女史箴图》《清明上河图》 6.如表为中国古代部分医学典籍中有关茶叶的记载。这些记载( ) 作者 著作 记载 (汉代)不详 《神农本草经》 茶之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 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 茶治便銥血甚效 华佗 《食论》 苦茶久食,益思 李时珍 《本草纲目》 茶苦而寒,最能降火。解酒食之毒……去疾热,止渴。 令人少睡有力。悦志,清头目 A.推动了中外茶叶文化交流 B.体现了传统中医药学“药食同源”的特点 C.受到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D.表明茶叶的药用价值得到国人普遍认同 7.中国传统医学把“天人合一”叫做“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这里所谓的“天”是指( ) A.最高神的人格化概念 B.社会发展的规律 C.具有生命意义和价值伦理的世界 D.自然的气候、地理等因素 8.上网查询是搜集资料、拓宽视野的一种便捷有效的手段。下面为介绍中国古代某部医学著作的网页截图,该著作应该是( )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9.古语云:“医乃仁术”,明代张浩著有《仁术便览》,清代王士雄著有《仁术志》,都是医书;“仁者丹心”“悬壶济世”是对医者的极高评价。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医术( ) A.以社会教化为主要追求 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 D.始终受制于封建伦理道德 10.中医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医疗原则。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的医学著作是( ) A.《黄帝内经》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11.王世贞称赞《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这句话主要是指 ( ) A.李时珍医术高超 B.前代医药学著作存在许多错讹 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 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值得珍藏 12.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