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74190

9.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表格式)

日期:2024-11-29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00次 大小:298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古诗,三首,元日,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元日》教学设计 单元 第3单元 课型 精读课文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课题 《元日》 目标 确定 依据 课标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元日》是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作品,被选入教材中作为节日文化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描绘了农历正月初一(即元日)的喜庆景象,以及诗人对新年新气象的赞美和期许。在教材编排上,这首诗通常与春节、节日文化、古代生活习俗等主题相结合,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感受古人对节日的庆祝方式和情感表达。通过对《元日》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体会传统节日的魅力和意义,同时也能提升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在学习《元日》这首诗时,学生的学情同样呈现出一定的特点。首先,由于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学生对于春节的习俗、文化和意义有着较为深厚的了解和情感体验,这为学习《元日》提供了良好的背景和基础。然而,由于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学生在理解诗意和感受诗歌韵味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诗歌的诵读和解析,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品味诗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诗中的情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诗歌的内涵。 学习目标 评价任务 1.认识并理解“屠苏”这个词语,会写“符”字。 ★★ 2.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 3.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 核心知识 核心能力 重点:读出古诗的韵律感,读出沉郁的感情。 难点: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核心问题 背诵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节日情景。 微能力点 A5“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A2“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材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任务 学生活动 教师组织 学习评价 一、导入 1.学生根据演示过程进行猜测。 生答:因为正月初一就是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生答:我的家乡会有很多人放鞭炮。 生答:这一天好多人会到亲友家拜年,还会穿新衣。 1.猜字:分步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课件出示:“元”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感知“元”是“头、初、首”的意思。 2.解疑:为什么把正月初一叫作“元日”? 3.交流:你知道家乡在春节期间有哪些习俗活动吗? 这个教学环节的好处在于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促进了他们对汉字文化内涵的理解。通过猜字游戏,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到“元”字的基本意义,理解其为“头、初、首”的含义。进一步通过解疑交流,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为何正月初一被称作“元日”,这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的深刻意义。同时,交流环节还能激发学生对于家乡习俗的探索和认同,增强了他们对自己文化的自豪感和归属感。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又有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研读文本 多种形式,了解诗意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比赛一下谁读得好。 同桌之间互读互听,互相正音。 (3))班内交流、评价,认真听教师范读。 (4)生读古诗,读准字音。 (5)推荐读得最好的一名同学进行展示。 (1)学生一边打节拍一边读古诗。 (2)学生练习读。 (3)学生练习朗读古诗,读准节奏,师生共同点评。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边读边圈出古诗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