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76436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8课《调皮的小闹钟》教学设计

日期:2025-09-2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1941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一年级,音乐,下册,简谱,8课
  • cover
【课题名称】 《调皮的小闹钟》 【教学课型】音乐欣赏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由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作于1945年。乐曲为C大调、4/4,中庸的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写成。乐曲开始用木鱼声模仿钟摆的走动声。开始它很有规律,带有装饰音的主题。这种偶而出现的装饰音和切分节奏,在单调乏味的四分音符节奏中,出现了一种不安分的性格和幽默的情绪。主题之后,是第一插部。它转成了G大调。旋律以附点音符为特色。主题再现,接第二插部。乐曲进行中不时插入闹钟的铃声和不规则的走动声。当主题第三次出现时,加有反复后接尾声,使得乐曲具有更为风趣的性格。 【教学目标】 1、聆听管弦乐《调皮的小闹钟》,感受音乐所描绘的钟表的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双响筒、三角铁、用自编的动作表现乐曲,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记忆主题旋律及插部音乐,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感受音乐所描绘的小闹钟形象,体验轻松愉快的音乐情绪。 难点:通过各种活动深入理解音乐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教学卡片、双响筒、三角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感受音乐 (一)师生问好。 (二)播放音乐《调皮的小闹钟》,学生跟着老师围成圆圈绕教室律动。 二、聆听感受乐曲 (一)激趣导入: 1、猜谜: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他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打一物品) 2、结合课件向学生介绍钟表的种类。(介绍钟表的用途) 3、启发学生展开联想,知道小闹钟的两种特效音“嘀哒、铃”,并用动作模仿。(结合课件进行节奏练习) (二)初听乐曲 1、师:老师这又有一个小闹钟发出了奇怪的声音,一起来看一看:这真是一只《调皮的小闹钟》。(板书课题并结合课件介绍切分节奏及休止符的作用) 2、老师这有一段专门为这个调皮的小闹钟配的音乐,快来听一听吧: 师:第一次聆听后,你有什么感觉? (三)复听音乐 1、师:老师刚才用这个动作表示了小闹钟,那一共出现了几次,谁还记(到底几次,再来仔细听一听) 2、每出现一次,举手示意一下:(教师板书图形卡片共3次) (四)欣赏主题旋律,感受情绪。 1、完整感受:小闹钟不但走路有意思,唱起歌来还很好听呢:(课件) 2、分句学习:(最后一句和前几句有什么区别?停了多久呢,自己来感受一下) 3、师引导学生探索旋律的特点:轻快、跳跃、富有弹性 (五)欣赏第一插部旋律 1、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进入角色。 2、感受第一插部悠扬、舒展起伏的音乐特性。 (六)欣赏第二插部旋律。 1、学生静静聆听音乐 2、结合音乐中的特效音响理解小闹钟的用途和作用(催人起床)。 3、聆听音乐,情境创设(分辨音乐中铃声响了几次)。 4、再次聆听第二插部。(闹铃响了8次叫主人起床。) 5、学生配合音乐摇响8次铃铛,教师语言配合:“起床起床快起床”。 6、随着音乐师生分角色扮演小闹钟和小主人进行情境教学。 (七)为乐曲伴奏:认识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探索演奏方法: 1、小闹钟的铃声是用一个乐器演奏的,你见过吗?(教师随意敲一下,像吗 ) 2、怎样才能像?(启发学生用滚奏方法演奏连续的声音) 3、师演示双响筒的声音,问:它适合为哪一段音乐伴奏?为什么?(引导 学生说出双响筒的声音特点) (八)分辨乐段,讲解回旋曲式 1、播放完整的音乐,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对听到的乐段作出相应的反应动作。 2、讲解ABACA回旋曲式。同一主部和不同的插部多次循环交替而构成的曲式。三、介绍作者,小结 1、简介作者,教学小结 希望同学们也能像作曲家一样善于发现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热爱生活。 2、听音乐下课。师:最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