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80523

14.2《变形记》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11-0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08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2,变形记,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
  • cover
一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变形记》的主题和象征意义。 学生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在社会中的位置。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 二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探讨人性、社会压力与个体异化之间的关系。 分析格里高尔的人物形象,以及他的变形所象征的意义。 学习卡夫卡独特的荒诞表现手法,如情节的离奇、人物形象的扭曲等。 (二)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荒诞情节背后的深层逻辑和现实隐喻。 探讨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小说,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方法 互动问答: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与学生互动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小说的背景和文学特点,为学生提供理论支撑。 互动探究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分析中,成为学习的主体。 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共同探讨文本,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贡献,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课堂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分析能力。 四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变形记》的兴趣,并简要介绍作者弗兰茨·卡夫卡及其文学背景。 明确: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文学的标志性人物,他的作品常常探讨人性、社会问题、存在主义和荒诞等主题,对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弗兰茨·卡夫卡文学风格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家庭环境 :他的父亲赫尔曼·卡夫卡是一个成功但专制的商人,对卡夫卡缺乏理解和温情,经常训斥他,并且对他有明确的期望,希望他像自己一样坦诚、坚强和努力工作。这种家长制的管教方式使卡夫卡从小就笼罩在威权的压力之下,导致他性格内向腼腆,对权威有着终生的敬畏感。这成为他创作中“代沟”和“慑强”主题的生活原型。例如,在《致父亲的信》中,他描述了童年所受的创伤。 2 个人经历 :卡夫卡学习法律并成为保险事务所职员,工作时间长且制度严格,写作时间难以保障,工作与写作的冲突让他感到痛苦。此外,他一生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根本原因是他对家庭生活可能毁掉其写作所赖以存在的孤独的恐惧。他对婚姻和家庭的复杂情感也反映在作品中。 3 社会背景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正处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社会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矛盾。他目睹了工人在事故中的不幸命运,对社会问题愈发关注。这种社会现实可能影响了他对世界的看法,使其作品常常探讨人性、社会的荒诞等主题。 4 文学氛围和个人兴趣 :卡夫卡在布拉格德语文学的氛围中成长,对歌德、克莱斯特、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易卜生、托马斯·曼等名家的作品怀有浓厚兴趣。他不断吸收和融化各种文学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自我、怀疑自身价值,其现实观和艺术观显得复杂、深邃且神秘莫测。他几乎用一个精神病患者的眼睛去看世界,擅长用简单平淡的语言构建多层次交织的艺术结构。总之,卡夫卡的文学风格是由他的家庭、个人经历、社会背景以及文学素养等多种因素共同塑造的。他的作品以荒诞离奇的手法揭示了人性的挣扎、社会的冷酷以及人类普遍存在的迷茫与焦虑。 二、自主学习:学生阅读小说,划出关键句子,并提出对文本的初步理解和问题。 要求:在此次自主学习活动中同学们将独自深入阅读《变形记》这部小说,全神贯注,用敏锐的眼光去捕捉那些具有关键意义的句子,并认真地将其划出。 明确: 比如,可能会划出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内心痛苦挣扎的句子,如“我怎么单单挑上这么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