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86649

第3章数据处理与应用3.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教案(表格式) 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人教-中图版2019)

日期:2025-11-19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400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学,图版,人教,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同步,高中
  • cover
《信息技术-数据与计算》教案 课 题 第 3章数据处理与应用3.3数据分析与可视化 课 型 班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高一1班 学习目标 3.3.1 数据分析 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学生能够描述数据分析的定义,并解释其在了解事物现状、剖析发展历程、预测未来走向中的作用。 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学生能够识别并应用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等基本数据分析方法,并能选择合适的方法对具体数据进行分析。 实践数据分析工具的使用:通过电子表格软件、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及编程工具(如Python)进行数据分析,使学生能够实际操作并理解不同工具的应用。 体验实际数据分析案例: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案例(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地区水资源情况的分析),让学生从实际数据中提取信息,增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3.3.2 数据可视化 理解数据可视化的重要性和功能:学生能够描述数据可视化的定义和目的,并解释其如何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数据。 学习和应用多种数据可视化形式:学生能够识别并使用图表(如折线图、柱形图、饼图、散点图和雷达图)和词云等多种可视化工具来表达和分析数据。 掌握使用Python进行数据可视化的技巧:通过Matplotlib库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能够自主创建各种图表,有效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完成一个数据可视化项目:指导学生完成至少一项数据可视化项目,如制作词云或绘制图表,以增强其数据呈现能力。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强调数据分析的定义、目的以及在不同领域(了解现状、剖析历程、预测未来)的应用重要性。 掌握和应用基本的数据分析方法:包括对比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通过图表(折线图、柱形图等)和词云的学习,使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数据可视化,清晰展示数据分析结果。 实践操作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工具: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及编程工具(如Python),实际操作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加深理解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数据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学生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分析方法,这要求他们不仅理解每种方法的原理,还要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编程工具的运用:对于初学者来说,使用编程工具如Python进行数据分析可能较为困难,需要从基础语法教起,逐步引导至数据分析应用。 数据可视化的有效表达:选择最合适的图表类型来表达特定的数据分析结果,这不仅需要对数据有深刻理解,还需要对各种可视化工具的使用有足够的掌握。 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将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可视化全过程融会贯通,解决实际问题,这需要较强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经验积累。 教学方法 讲授法:老师通过讲解数据分析的定义、作用、应用领域以及基本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数据分析的基础知识体系。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案例(如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分析),展示数据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理解深度。 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使用电子表格软件、在线数据分析平台及编程工具(Python等)亲自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加深对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的掌握。 探究式学习法:鼓励学生通过编写程序来探索数据背后的信息,例如统计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各地区水资源情况,并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呈现分析结果。 视觉教学法:利用图表、词云等多种数据可视化形式直观展示数据关系和趋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数据结构及其分析结果。 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在实践操作和探究式学习环节中,学生可能需要分组合作,共同讨论问题解决方案,增进团队合作能力。 课前准备 课程内容的规划与设计:教师需要全面了解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的基本概念、方法和应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