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86706

第3章数据结构基本类型3.2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栈 教案(表格式)-高中教学同步《信息技术-数据与数据结构》(人教-中图版2019)

日期:2025-11-20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36次 大小:312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图版,人教,信息技术-数据与数据结构,同步,教学,高中
  • cover
《信息技术-数据与数据结构》教案 课 题 第3章数据结构基本类型3.2操作受限的线性表———栈 课 型 班课 课 时 1 授课班级 高一1班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栈的概念和特性,包括栈顶、栈底、入栈(push)、出栈(pop)等基本操作,以及“后进先出”(LIFO)的原则。 掌握栈的顺序存储实现方式,包括顺序栈的初始化、获取栈顶元素、入栈和出栈等操作的实现方法。 了解栈的链式存储实现方式,包括链栈的初始化、获取栈顶元素、入栈和出栈等操作的实现原理。 能用代码实现顺序栈和链栈的基本操作,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错误处理,如栈空或栈满的情况。 了解栈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如文档编辑软件的撤销操作、数制转换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际案例(如变脸表演、放碗取碗、数制转换等)引入栈的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联想能力。 通过课堂讲授和示例演示,使学生了解栈的特性和基本操作。 指导学生动手实践,通过编写代码实现栈的顺序存储和链式存储,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栈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数据结构和算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通过合作学习和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栈的概念: 栈的定义:栈是一种操作受限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称为栈顶)进行插入(入栈)和删除(出栈)操作。 栈的特点:“后进先出”(LIFO,Last In First Out)或“先进后出”(FILO,First In Last Out)。 栈的基本操作:入栈(push)、出栈(pop)、获取栈顶元素(getTop)和判断栈是否为空(isEmpty)。 栈的顺序存储实现: 顺序栈的定义:使用连续的内存空间存储栈元素,并使用一个变量(如top)来标识栈顶的位置。 顺序栈的基本操作实现:包括初始化、入栈、出栈、获取栈顶元素等。 栈的链式存储实现: 链栈的定义:使用链表作为栈的存储结构,其中链表的头部(头节点之后的位置)作为栈顶。 链栈的基本操作实现:包括初始化、入栈、出栈、获取栈顶元素等。 栈的应用: 栈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实例,如文档编辑软件的撤销操作、网页浏览器的后退操作、数制转换等。 教学难点 栈的抽象概念理解: 学生可能难以从直观上理解栈的“后进先出”特性以及它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顺序栈和链栈的实现细节: 顺序栈在实现时需要注意数组边界的处理,以及当栈满时如何进行扩容的问题。 链栈在实现时需要注意链表的创建、节点的连接以及节点内存的管理(如何时释放节点内存)。 栈的应用案例分析: 学生可能难以将栈的抽象概念与其在具体应用中的实现方式相联系,需要通过实际案例来分析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错误处理和异常机制: 在实现栈的基本操作时,需要考虑对错误情况(如栈空时执行出栈操作)的处理,以及如何在代码中实现异常机制。 算法复杂度分析: 分析栈的基本操作的算法复杂度,特别是顺序栈在栈满时扩容的复杂度,以及链栈在动态分配内存时的复杂度。 教学方法 类比教学法: 通过变脸表演和放碗、取碗的生活实例来类比栈的“后进先出”特点,帮助学生形象理解栈的基本操作和工作原理。 直观演示法: 使用图示(如图3.2.4、图3.2.5等)来直观展示栈的结构、入栈和出栈的过程,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能力,更好地理解栈的工作原理。 示例讲解法: 通过顺序栈和链栈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初始化、取栈顶元素、入栈、出栈等操作)的详细讲解,结合具体的Python代码示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