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艘”“撕咬”等生字新词,重点学会“肆”字的书写。 2.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3.能抓住语句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 4.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5.推想船长的思维过程,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能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以此为线索讲述故事内容。 2.能抓住语句体会孩子的危险处境。 3.能说出水手们的“笑”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巧引激趣,知文豪风采 1.回顾名家,引出作者。本学期我们走近了许多大作家,领略了他们的风采,有我国古代的曹雪芹、罗贯中,也有近代的萧红,还有现代的季羡林和冯骥才。他们都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们要走近一位影响世界的大文豪,你们对他有了解吗? 2.隆重介绍,激发兴趣。(出示列夫·托尔斯泰图片)他面容沧桑却有着天才的灵魂,他出身贵族却关注人间疾苦。他个子不高,但在世界文坛的地位却很高很高。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一篇儿童小说—(齐读课题) 二、问题驱动,理故事脉络 1.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2.检查字词,扫清障碍。 (1)出示词语,分组朗读。 第一组:桅杆 横木 船舱 第二组:撕咬 放肆 扭着身子 龇牙咧嘴 (2)第一组词语指导。(出示帆船图片)指出船舱、桅杆、横木的位置。据老师了解,最高的那根横木距离甲板有三四十米,十层楼那么高。 (3)第二组词语指导。 ①“龇牙咧嘴”的读音; ②“肆”的书写:第一笔是横,不是撇; ③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放肆”的词义。3.由词到句,感受“放肆”。 (1)文中谁比较放肆?找一找文中它有哪些放肆的行为。 (2)出示长句,指导朗读。 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 猴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4.是谁让猴子这样放肆的呢?(水手) 5.故事的起因就是水手拿猴子取乐。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又是什么呢?尝试用这样的小标题来概括。相机完善板书(见图1)。 6.故事就发生在这些人物之间,谁能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直击“高潮”,品命悬之险 1.船长为什么要用如此极端的方式逼孩子跳水? 2.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到这惊心动魄的瞬间。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危险。 预设一:“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 引导:老师也在摇摇晃晃,你们感受到危险了吗? 预设二:“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引导:一旦失足踩空,就必死无疑。 预设三:“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引导:任何一种情况,孩子都是必死无疑。列夫·托尔斯泰用两组简单的关联词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孩子命悬一线。 预设四:“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引导:这一望,孩子望到了什么? 总结:列夫·托尔斯泰没用一个“险”字,却把男孩身处的险境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用朗读再次还原那千钧一发的时刻。 四、思辨“追责”,扩思维张力 1.那是谁把孩子一步步推入了这样的险境?(自由交流) 2.有同学提到了水手的笑。水手在文中笑了几次?(出示:哈哈大笑大笑起来笑得更欢了) 3.水手的这三次笑,你有什么发现? 4.水手的笑引发了猴子和孩子怎样的连锁反应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3自然段,用“”画出猴子的反应,用“”画出孩子的反应。 灬灬 5.交流猴子的反应,你有什么发现? 总结:看来水手的笑对猴子的行为起着推波助澜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