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887052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表格式教学设计

日期:2024-11-23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0次 大小:6220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北师大,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搭积木
  • cover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搭积木》 《搭积木》教学设计 课题 搭积木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搭积木》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中的第二课。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主要是学习2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搭积木》这一课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的道理,这样的计算道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学习内容,因此本节课创设了搭积木的情境,这里的积木实际上就是直观模型方块。其次,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用小棒进行计算得出计算结果的活动。小方块、计数器、小棒作为直观模型,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的一个桥梁,他们将从多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学情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20以内两位数不讲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在之前学生已学过10以内的加减法,再加上上一课时刚刚11—20各数的认识,学生已建立了十个一捆的观念,进而也建立了11—20各数的表象,同时借助计数器表示数初步建立了数位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也为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法扫除了障碍,切实理解本节所学内容将为后面的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搭积木》 教学目标 (一)通过搭积木的游戏活动,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二)通过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合作探究得出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三)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学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明确计算方法,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 教法学法 教学:情境创设法、讲解法、提问法 学法:问题导向学习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PPT、计数器模型、小棒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巩固旧知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和笑笑来到了我们的课堂,要和我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愿意吗?但是淘气和笑笑说了,只喜欢和聪明好学的小朋友玩,所以他们设计了两个关卡考验我们,你们有信心吗? 活动一:看看谁算得最快 活动二:夹娃娃 通过玩游戏复习旧知,有利于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的思想转移到课堂中来。 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活动1:一共有多少块积木? (1)出示课本77页第一幅情境图,寻找数学信息。 (2)提问:一共有多少块积木?怎么列式? (3)同桌合作,动手探究: ①想一想:13+2=? ②拨一拨(摆一摆):利用计数器(小棒)验证自己的答案。 ③说一说: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4)学生上台展示如何用计数器和小棒进行计算。教师进行点评,然后引出其他不同的算法。 (5)思考:刚刚用计数器和小棒进行计算的时候有没有拆开这一捆小棒或者有没有动十位上的这颗珠子? (6)引出不进位加法以及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7)练一练 活动二:还剩多少块积木? (1)出示课本77页第二幅情境图,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提问:还剩多少块积木? (2)请同学上台用计数器和小棒验证自己的结果。 (3)思考:刚刚用计数器和小棒进行计算的时候有没有拆开这一捆小棒或者有没有动十位上的这颗珠子? (4)引出不退位减法以及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5)练一练。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用小棒和计数器进行计算,感受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同时培养学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