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新课标1卷作文“答案与问题”写作指导及范文 作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指导 思辩性极简材料作文(思辨能力,是指对于现实生活中复杂纷纭的现象,能认清本质、发现内在联系、把握发展趋势,从而得出客观的判断。) 审题时,我们需要抓住“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和“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这两个关键点。 具体说,试题中的核心问题“我们的问题是否会越来越少?”本身是一个具有辨证思维,矛盾一分为二的两面性的问题。一方面,互联网的普及和人工智能的应用确实可以快速解答许多问题;但另一方面,这种便捷性是否会导致人们减少思考,或者产生更多深层次的问题,都是需要具体分析的。而这一具体分析的过程不能只是简单的一分为二看问题。应该考虑到其影响因素的全面性与发展性。在写作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延伸向如下的具体分析———是否所有的问题都能很快得到答案?这些能够很快得到的答案,是否就是正确答案?是否有问题依然很难通过互联网与人工智能得到回答?快速的通过人工智能或互联网获得答案,是否对我们就是好事?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的问题是否存在越来越多的情况?“越来越少”的是什么样的问题?而“越来越多”的又是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沿着这样的思维脉络来展开具体思辨,更能体现探索性创新性的思维品质。 第一,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旧问题的解决,必然会有新问题伴随出现,新时期新情况,问题未必会越来越少。 比如互联网普及后宅男宅女多了起来,哗众取宠多了起来,人肉搜索和人身攻击、造谣中伤也多了起来;而人工智能的答案是基于理论和常识,虽然也可以给我们有益的参考,但往往无法解决个性化和新生问题,可操作性也是受限的,AI写作或者毫无情感,或者废话连篇,或者被用于论文造假。 第二,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多的问题得到了答案,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往往带来问题。正如泰戈尔所说,“最好的东西都不是独来的,它伴了所有的东西同来。”比如,互联网的普及让世界触手可及,但短视频和直播的乱象也犹如“塞壬之歌”,让无数人迷失在电子屏幕的方寸之间; 人工智能的应用让人类节约更多时间,转而从事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工作,但AI代写也让牵出了无痕洗稿等学术不端行为;互联网的普及让信息沟通更加便捷,但流量至上的网络信条又把我们带入到了一个“后真相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周遭全是信息噪音,我们时刻处在“开放的恐惧”之中。像极了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所描绘的场景:“我们身处信息的海洋中,身边都是海水,却没有一滴水可以喝。”这不正是所谓“身处知识海洋,却精神贫瘠至死”。简言之,科技是把双刃剑,利弊共存,带来答案或方案,也带来矛盾与问题。因此,问题未必会越来越少。 第三,从科技的局限性来看问题,科技的力量是无穷的,超乎想象的,但也同样是存在局限性的,科技能解决的只是人类社会中的一部分问题,而非全部,很多时候科技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科技并非万能的。简单的可运算处理的问题,科技往往是能解决的,但复杂的需主观参与的问题,科技又常常是无法替代人类的。“科学永远无法回答: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才是‘值得’的,我们过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意义’的,我们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科学也许可以给出最优的‘方案’,但永远无法教给我们一个最优的‘选择’。”哲学家韦伯的观点亦同此理。因此,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