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5028

人教鄂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5课《谁在动》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05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25034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5课
  • cover
课时备课 课题 15.谁在动 授课时间 月 日(星期 ) 课型 新授课 第 1 课时(共 1 课时) 教材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运动,身边的各种物体也都在运动,但学生一般只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对物体的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却了解甚少。本课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运动,了解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方法,学会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知道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 本课的科学实践活动是“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判断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相对位置的变化,初步感受并判断物体的运动。物体相对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了变化是我们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一个方法,也是科学上描述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第二个环节是通过相对运动引入参照物的概念。教科书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坐车的场景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和车内的物体,它们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存在不同。通过这个现象引入参照物的概念。第三个环节是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选用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教科书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商场扶手电梯的运行场景,引导学生认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进行观察,所看到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不同,知道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拓展与应用部分是利用相对运动的知识了解地球和太阳的相对运动关系。我们每天都能看见太阳东升西落,好像太阳围绕着地球在运动,而实际上这是依据地球作为参照物观察的结果。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9-10岁的年龄阶段,他们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本课是探究物质领域物体的运动规律的第一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来了解物体运动。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能够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科学思维: 培养学生比较、归纳的科学思维方法。 科学探索: (1)能够利用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能收集、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研究结论,表达自己的研究过程与结论,并进行反思、评价与修正结论。 责任态度: (1)乐于对物体是否运动以及运动形式、运动的快慢等科学问题进行探究。 (2)能主动听取他人的意见,能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性学习。 教学重点 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是否运动与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问题引领下的主要学习任务、师生活动及设计意图 一、激趣引入 1、展示图片,提问:我们在草地上踢球时,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我们依据什么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判断和描述小车的运动 1、材料准备 玩具车、秒表、铅笔、画有轨道的纸 2、实验方法 让玩具小车沿着一定的“轨道”行进,每隔一段时间在纸上记录下小车所处的位置和此时的时间。 3、实验记录 4、实验讨论 在不同时刻,小车相对于起点的距离和方向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 明确: 小车相对于起点的距离和方向一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距离起点越来越远。这些变化说明了小车是在运动的。 5、实验结论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距离和方向来描述物体不同时刻的位置变化。比如说,小车此刻距离起点已经有20厘米远,再过10秒它距离起点大概有30厘米远,我们说小车确实在运动。 设计意图:能够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 二、用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 1、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和车内的物体或人,哪些是静止的?哪些是运动的? 2、在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是往后运动的,而实际上地面的景物是不动的,这是为什么 (1)什么是参照物? 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借助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