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中物理 第十二章 第3节 鲁科版 物理(初中) 电 阻 (九年级上册) 1 课堂导入 问题思考 1.生活中常见的导线多是铜芯或者铝芯,铁也是导体,而且价格便宜,为什么不用铁芯? 2.导线的粗细不同,对导线的导电性能有影响吗? 铜质导线 铝质导线 演示实验1 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小灯泡的亮度。 把铜丝接入电路时,小灯泡较明亮; 把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小灯泡较暗。 实验电路 实验现象 2 课堂活动 演示实验2 在上述实验中,接入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并继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A B A 实验电路 实验现象 把铜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大,小灯泡较明亮; 把镍铬合金丝接入电路时,电流表的示数较小,小灯泡较暗。 结论: 导体在导电的同时,对电流产生阻碍作用。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现象分析: 灯泡的 亮暗程度 电流的 强弱 导体对电流的 阻碍作用 为什么在相同的电压下,选用不同的导体,电路中的电流不同呢? 一、导体和绝缘体 油罐车常常有一条铁链做的尾巴拖在地上,为什么? 想想 议议 实验1 用橡胶棒连接验电器 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A B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电荷没有发生移动, 说明橡胶棒不容易导电。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用金属棒连接两验电器 验电器B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 电荷在金属中可以定向移动, 说明金属是可以导电的。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实验结论 A B 实验2 1.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导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存在大量自由电荷。 金属:自由电子 酸碱盐溶液:阴离子、 阳离子 自由电荷 (3)常见的导体: 2.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3)常见的绝缘体: (2)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 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注意: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二、电阻(R) 1.意义: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单位: 欧姆(Ω) 千欧(kΩ )、兆欧(MΩ ) 1 k =103 , 1 M = 106 欧姆(1787~1854年)是德国物理学家。欧姆在物理学中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欧姆定律。人们为了纪念他,将电阻的单位定为:欧姆。 3.一切导体都有电阻 常见的电阻值 手电筒的小灯泡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 长1m、截面积1mm2的铜导线的电阻约百分之几欧 电流表的内阻在0.1 Ω左右; 电压表的内阻在几十兆欧左右 在电子技术中,我们常用到有一定电阻值的元件———电阻器,也叫做定值电阻,简称电阻。电路图中元件符号 是 : 4.电阻器 一些常见的电阻器 三、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提出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猜想假设: 电阻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粗细、等有关。 研究方法: 控制变量法 转换法 设计实验: 电路图 实验器材 1.探究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 实验过程: 选用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别接入电路中,观察电流表示数。比较流过铜丝和镍铬合金丝电流的大小,并记录表一中。 材 料 长度 (m) 横截面积(mm2) 电压 电流 电阻 铜 丝 相同 相同 相同 大 小 镍铬合金 相同 相同 相同 较小 较大 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实验现象:镍铬合金丝中电流较小,铜丝中电流很大 实验记录 结论: 2.探究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 材 料 长度 (m) 横截面积(mm2) 电压 电流 电阻 镍铬合金 0.5 相同 相同 较大 较小 镍铬合金 1 相同 相同 较小 较大 实验现象:长的镍铬合金丝中电流较小。 实验结论:材料、横截面积相同,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实验记录 3.探究电阻与导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