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6288

4.1 光的传播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04-20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5次 大小:959409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八年级,物理,北师大,学年,2024-2025,解析
  • cover
4.1 光的传播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它的计时原理利用的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2.古人所说的“天狗食月”其实是月食现象,过程如图所示,月食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折射 B.光的反射 C.光的直线传播 D.光的色散 3.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同学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A.路灯下走过看到地上的影子 B.看到平静水面下游动的鱼 C.银幕上看到的电影画面 D.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像 4.如图所示,AB 为一物体,C 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若人眼在不同的区域 1 、2 、3 、4处来观察物体 AB ,则人眼完全看不到物体 AB 的区域是(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5.成语是汉语中的一块瑰宝,很多成语都蕴含着物理原理。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成因与“立竿见影”的成因不相同的是 ( ) A.形影不离 B.坐井观天 C.杯弓蛇影 D.凿壁偷光 6.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寺”为参照物,“桥”是运动的 B.敲钟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C.“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D.“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7.现在城市很多红绿灯路口上,在传统的交通标志白线上每隔2米就安装了一个凸起的元件,这种元件叫“夜精灵”。晚上只要汽车的灯光一照,司机就能看到附近地上的“夜精灵”亮起来,如图所示。下面几种元件的工作原理与“夜精灵”完全不同的是(  ) A.教室安装的LED护眼灯 B.高速公路反光标志牌 C.自行车的尾灯 D.交警身上穿的反光马甲 8.如图所示,张继的《枫桥夜泊》描绘了枫桥附近的夜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霜”是水蒸气遇冷吸热后形成的 B.“月”和“渔火”都属于光源 C.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敲钟的力越大,“钟声”的响度越大 二、多选题 9.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生日蜡烛 B.璀璨的宝石 C.奥运圣火 D.一轮明月 10.下列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手影 B.水中桥的倒影 C.树林中的光束 D.太阳灶 11.2023年10月23日,杭州亚运会正式开始,历时16天,圆满结束,关于杭州亚运会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的口号响亮说明声音的响度大 B.啦啦队人员之所以能够站得这么整齐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C.运动员进入场地时,运动员相对于场馆是运动的 D.杭州的平均气温当时大约是 12.我国有着灿烂的诗词文化,很多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忽然月羞躲云中,原是晚云遮明月。”———月羞躲云中”是以云为参照物 C.“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钟声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判断出的 D.“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影子的形成是光的反射现象 13.身高1.5 m的小明沿直线匀速运动,路灯在行进线路的正上方,某时刻人影的长度为0.6 m,前进4 m后,影长变为1.4 m,则路灯的高度可能为 (  ) A.9 m B.7.5 m C.6 m D.4.5 m 14.下列关于诗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说法不正确的(  ) A.“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冰凌穿寒石,雪舞漫天涯”中,“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中,“月”是光源 D.“牛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中,“桥”相对于桥下“流水”保持静止 三、填空题 15.我们生活在光的世界中,太阳、点燃的蜡烛等这些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作 ,为了方便研究,我们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形象地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 。 16.《再别康桥》的诗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