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的音乐钟》教案 课题:维也纳的音乐钟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歌曲《维也纳的音乐钟》来自匈牙利作曲家柯达伊(1882~1967)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哈里 亚诺什》。这首曲子以活泼的回旋曲式结构为主,旋律优美动听,充满童趣。它运用多种乐器,仿佛将我们带入了维也纳音乐钟的神奇世界,感受着音符跳跃带来的奇妙旅程。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已有所提高,他们对故事和游戏充满兴趣,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对回旋曲式结构的理解还比较浅显,需要老师用生动的方式引导他们去探索和感受。 一、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 沉浸在音乐营造的奇妙意境中,感受维也纳音乐钟的魅力,体会回旋曲式带来的音乐美感。 辨别不同乐器的声音,感受乐器音色的变化带来的独特听觉感受。 2.艺术表现: 用肢体语言、声音等多种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展现音乐的魅力。 模仿乐器演奏姿势,并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或打击乐器进行演奏,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 3.创意实践: 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情绪进行简单的即兴创作和表演,展现自己的创意和音乐天赋。 尝试用简单的符号或图形表现音乐的结构,用更直观的方式理解音乐的奥秘。 4.文化理解: 了解维也纳的音乐文化,感受音乐与文化的紧密联系,拓展音乐视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记住音乐主题,辨别乐器的声音,感受音乐营造的奇妙意境。 初步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感受音乐的结构之美。 2.教学难点: 围绕回旋曲式结构进行即兴创作,将理解转化为创造。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 启发式教学 游戏法 互动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子琴 魔杖、打击乐器等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播放维也纳的风景图片,并简单介绍维也纳的音乐文化。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维也纳有什么特别的吗? 3.播放音乐主题,并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的奇妙意境。 4.引入“魔法师”的故事,用充满神秘感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更多。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感知 1.再次播放音乐主题,并引导学生用“duang”模唱,感受音乐主题的旋律走向。 2.课件展示旋律线,引导学生跟着旋律线划线并再次模唱主题,让学生用更直观的视觉体验,加强对旋律的记忆。 3.老师指挥学生用“魔杖”敲击节奏,感受音乐的节奏特点,将音乐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 (二)探究 1.播放整首乐曲,引导学生听辨音乐主题在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2.播放插部音乐,引导学生识别并模仿乐器音色,并进行简单的乐器演奏,让学生通过模仿和体验,更深刻地感受乐器的声音。 3.引导学生观察乐曲结构,发现主题和插部的排列规律,并初步认识回旋曲式结构,让学生从简单的观察中发现音乐的规律。 (三)示范 1.老师用电子琴示范演奏回旋曲式结构,并解释回旋曲式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 2.老师示范用动作、语言等方式表现回旋曲式结构,用更直观的展示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 环节三:巩固延伸 1.学生分组进行即兴创作,用动作、语言或简单的乐器演奏来表现回旋曲式结构,让学生将理解转化为创造,在实践中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2.学生尝试用简单的符号或图形来记录乐曲的结构,用更直观的方式理解音乐的奥秘,并将音乐与绘画联系起来,拓展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六、小结拓展、布置作业 小结: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回旋曲式的特点。 2.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回旋曲式音乐,并尝试创作属于自己的回旋曲式音乐作品,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探索结合起来,更深入地学习音乐。 作业: 1.课后收集关于回旋曲式音乐的资料,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拓展学习范围。 2.尝试用简单的乐器或打击乐器演奏《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