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 01 新课导入 内容总览 02 整体感知 03 深入探究 04 课堂小结 05 拓展延伸 06 布置作业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愁有很多种,年少的时候故作愁苦,后来才知道人生的愁有更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词,体会他的愁苦。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1.掌握对比手法和叠句使用; 2.体会构思的巧妙,生动真切; 3.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愁”。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整体感知———知识必备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整体感知———知识必备 整体感知———背景链接 此词创作时间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他无心赏玩。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听读诗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qiǎnɡ huán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丑奴儿①·书博山②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③不识④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⑤说愁。 而今识尽⑥愁滋味,欲说还休⑦。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①丑奴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 ②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西南。 ③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④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不明白。 ⑤强(qiǎng):竭力、极力。 ⑥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⑦休:想说终于没有说。 运用反复 整体感知———理解诗意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喜欢登高远望,为吟赋新词而勉强说愁。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整体感知———朗读诗歌 深入探究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自己读完后,我们发现,这首词主要是围绕哪个字来写的?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深入探究 这首词主要围绕哪个字来写的?都写了哪些内容呢? 这首词主要围绕“愁”字来写的。 上阕写自己少年时期不懂什么是愁,登高寻愁,为了写出新的词,无愁找愁。 下阙写如今终于对愁有了理解,却想说而不能说,只能感叹一句“天凉好个秋”! 深入探究 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 深入探究 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深入探究 上下阕都在登高说愁,登高的目的有何不同呢? 上阕 下阙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发自己的豪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