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08602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课件(共36张ppt)

日期:2025-02-0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6809955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八年级,ppt,36张,课件,寓居,定慧
  • cover
(课件网)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 导入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dān · · · 壹 贰 叁 肆 反复诵读,感知词意。 品读意象,感受意境。 分析技巧,感悟情怀。 拓展阅读,体悟旷达。 · 学习目标 走近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州人。苏轼历北宋五朝,一生荣辱迭起,亦才情豪放。诗、文、词皆独步一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述宏富,著有《东坡易传》《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写作背景 苏轼因所谓的“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首词就是他初至黄州在定慧院月夜感兴之作。到黄州之初,苏轼灰心杜口,谢绝交往,与友人间彼此音问全无,他不能不深怀幽居孤独的隐衷。此词以“幽人”自称,就反映了他在这种特定环境下的心情。 目标一 反复诵读,感知词意。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读词题 卜算子,词牌名。“寓居”原指寄居他国的官僚贵族,后泛 指失势寄居他乡的地主、绅士、官员等人。苏轼初到黄州,一家 人寓居在定慧院中。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初读词作,读出音律美 提示:要求读准字音和节奏,找出韵脚。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qī xǐng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听范读,并在书本相应位置标好读音、节奏。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疏桐:枝叶稀疏的桐树。 漏断:深夜。 幽人:幽居之人。 省:知晓。 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的 小块陆地。 结合注释,解读词意 上片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下片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只有天边孤雁缥缈的身影。 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惊吓,骤然飞起,并频频回头,却总是无人理解它内心的无限幽恨。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它不断于寒冷的树枝间逡巡,然而不肯栖息于任何一棵树上,最后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结合注释,解读词意 目标二 品读意象,感受意境。 缺月挂疏桐, 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 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 寂寞沙洲冷。 点击此处添加标题 寻找意象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疏桐、漏断 品读意象 “缺月”“疏桐”“漏断”等意象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烘托了作者孤独凄清的心情。 幽人 品读意象 幽居之人。词人经常这样称呼谪宦生涯 中的自己——— “幽人夜渡吴王岘” “幽人拊枕坐叹息” 被贬的词人与外界交流甚少,所以自称幽人。 词人只能在清冷的世界里孤独徘徊,无人相知, 无人相伴,突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 孤鸿 品读意象 孤鸿指孤单的鸿雁,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在古诗词里,文人常常将鸿雁入文,鸿雁成为了常见意象。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如期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如: 品读意象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