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20916666

1.3.2 地球的运动 课件(共37张PPT) 2024-2025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9-08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65186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2,地球,运动,课件,3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一章 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问题 一年四季风光不同,是如何产生的 春 夏 秋 冬 核心素养 观察与记录:学生可以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现象,记录并分析这些现象的变化规律,从而加深对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模拟实验:通过模拟实验(如使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来观察和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地理工具应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地图、地球仪等地理工具来辅助学习和理解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使他们能够运用适当的地理工具完成地理实践活动。 地理实践力 全面认识地球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方面,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地理知识,从多个角度、多个维度来认识和理解这两个运动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分析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球运动不仅影响昼夜更替和四季变化,还影响气候、洋流、生物分布等多个方面。学生需要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地球运动如何导致这些地理现象的发生和变化,以及这些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制约关系。 综合思维 理解地球运动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运动如何影响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进而认识到这些自然现象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气候变化等的影响。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建立人地协调观,认识到人类活动需要适应并尊重自然规律。 培养环保意识:地球的运动规律揭示了自然界中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与转化,通过学习这些规律,学生可以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理解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潜在影响,从而培养起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人地协调观 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和季节变化: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导致不同地区昼夜长短和季节变化的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这些差异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进而形成对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培养区域视角:通过学习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可以培养起从区域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和习惯,理解不同区域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以及这些特点和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区域认知 本节知识结构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基本概况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况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昼夜交替 时间差异 太阳的东升西落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季节变换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五带的划分 目录 01 地球的自转 02 地球的公转 地球的公转 PART TWO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概念:地球绕太阳的旋转运动 周期:一年 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 绕转方向:太阳 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征 地球总是斜着身子围绕太阳公转,而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约成66.5°的夹角。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太阳直射赤道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移动 23°26′N 0° 23°26′S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夏至日(3月21日前后)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是,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移至23°26′N时为夏至日(6月21日前后),然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南移,移至赤道时为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再向南移至23°26′S时为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之后太阳直射点再一次向北移动,周而复始。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