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22723

第4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中职《中国历史》复习提纲背诵手册(2023高教版中职教材)

日期:2025-04-28 科目:历史 类型:学案 查看:24次 大小:4201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中职,教材,高教,2023,手册,背诵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 4 课 两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一、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西汉建立 公元前202年,刘邦(史称汉高祖 )称帝,国号汉,定都 长安 ,史称西汉。 2.西汉初年的统治 原因 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社会千疮百孔 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 措施 崇 尚无为而治、休养生息 按照功绩给军士分配土地 废除秦朝苛政,轻徭薄赋,规定田租为十五税一 结果 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 3. 文景之治 (1)惠民措施: 汉文帝躬行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减轻百姓负担,改每年服徭役为三年一次;多年免除田租;废除残害肢体等酷刑。汉景帝 将田租降至三十税一;准许缺少 耕地的农户迁到耕地有余的地方。 (2)结果:这一时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 文景之治”。 二、西汉的强盛 1. 郡国并行制———秦制的继承与调整 (1)设立:刘邦称帝后,铲除韩信等 异性 诸侯王,加大对 同姓 诸侯王的分封力度。受 封的诸侯王有治国治民的实权,可以自立法令,设置军队,后来甚至威胁到朝廷的统治。 (2)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 晁 错 上《削藩策》,主张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公元前154年, 吴王刘濞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吴、楚等七国反叛。景帝命太尉周亚夫率兵平叛,三个月内平定了“七国之乱 ”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1)原因: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继位时,汉朝经济实力雄厚,国库丰盈,但诸侯国势力依然比较强大,同时,土地兼并 加剧,边境不宁。 (2)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政治上 政策 察举制 内容 以推恩的名义,分割了王国的辖地 分全国为13州部,每州派刺 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诸侯王和地方官员 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 官,由各郡国每年向朝 廷推举有道德、有才能 的人,经过考察,授予官职 意义 有效地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强化中央对郡县的控制 通过察举制,西汉选拔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思想上 政策 内容 采纳 的建议,尊崇儒术 兴办太学,太学教授《诗》《书》《易》等儒家经典 意义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经济上 重视农业生产 改进农具,推广牛耕,兴修水利,扩大稻麦种植范围 重农抑商 对富商大贾征收重税 盐铁官营 采纳 的建议,将盐铁资源收归国有,由官府统一经营 均输平准 设置均输官、平准官,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收回铸币权 收回诸侯国的铸币权,由朝廷统一铸造 ,通用全国,改变了汉初以来币制混乱的状况,消除了诸侯割据的经济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 军事上 对匈奴 策略 改变汉初以来与匈奴的 政策 对匈奴展开数十年的军事反攻,其中,卫青、 率兵与匈奴进行几次大战 结果 匈奴遭受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西汉在北方设置朔方郡和五原郡,在河西走廊设置武威、 、酒泉 、 四郡 对西南夷和百越 陆续收服了西南夷和百越,在西南夷设置犍为(qián wéi)、牂牁(zāng kē)等郡在南越设置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管理 (3)结果:汉武帝雄才大略,在他统治期间,国力强盛,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疆域辽阔。汉 朝鼎盛时的疆域北达漠北,南至南海,西至葱岭,东北至乐浪。 三、东汉的兴衰 1.西汉的灭亡 (1)原因:西汉后期,外戚专权,政局混乱。 (2)灭亡:公元9年,外戚 王莽自立为帝,改国号为 新 ,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 (1)背景:王莽推行不切实际的改制,终归失败。加之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赤地千 里,绿林、赤眉等农民起义爆发,王莽政权被推翻。 (2)建立:25年,汉宗室刘秀(史称 光武帝 )称帝,沿用汉的国号,定都 洛阳,史称 东汉。 3.光武中兴 (1)措施:光武帝裁减官员,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并允许边疆民族内 迁,缓和社会矛盾。 (2)影响:光武帝统治期间,经济恢复,社会安宁,史称“光武中兴”。此后,中兴之势得以 延续,人口数量和耕地面积达到新高度。但这一时期 豪强地主 势力也发展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