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28625

「生命教育」清明,我们该如何理解死亡与生命? 高中心理班会课

日期:2024-10-18 科目:班会 类型:高中素材 查看:76次 大小:10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生命,班会,心理,高中,死亡,如何
  • cover
「生命教育」清明,我们该如何理解死亡与生命?| 高中心理班会课 清明 我们该如何理解死亡与生命? 一直很想设计一节生命教育课,正好清明就快到了,趁此时节和学生聊聊死亡与生命。 授课对象:高中生 第一部分:话说清明 老师:清明节这天,你和家人会在干什么呢? 和学生聊一下清明,再播放视频《古人是如何过清明的》。 结合视频内容,聊聊清明时节的气候风光。 提问:为什么古人要把缅怀生命的节日,定在一个春和景明,万物复苏的时节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清明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节日。扫墓祭祖和踏青赏春看似南辕北辙,其实这两者都指向了古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感知,反映了古人“向死而生”赞赏生命之美的人生智慧。在众多传统节日中,清明节最能引发我们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今天,我们一起聊聊死亡与生命。 第二部分:死亡与生命 提问:死亡是什么?什么是死亡? 课堂实录: 学生会讲到脑死亡、社会影响消失、被遗忘、新生等等。 小调查:若有可能事先获悉,你想不想知道自己确切的死亡时间? 学生思考,可以和身边同学交流,然后举手表决,老师采访学生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 总结学生发言,引入死亡焦虑。不管同学们做出哪种决定,其实都逃不开对死亡的恐惧。想知道的同学是因为害怕死之前留有遗憾,不想知道的同学则是为了避免陷入对死亡的恐惧。 欧文·亚隆在《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将死亡焦虑分成外显的和隐秘的。所有现实焦虑都是来源于死亡焦虑。人们追求独特优势,如成绩、学历、财富、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等,是因为这些成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一种超越平凡、近乎“不朽”的感觉。但这种追求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和失望,因为成功是有限和不确定的。同时,人际关系中的恐惧,如害怕被忽视、被遗忘、被孤立、害怕分离,反映了对死亡的隐喻性抗争,害怕失去联系和被记住的证明。 教师举例子讲解或者播放视频《你所有现实的焦虑都是被掩藏的死亡焦虑》(来自滑洋心理)。 教师总结,如何面对死亡焦虑?把死亡放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去思考什么是人生当中最重要的,去活出自己的生命。 第三部分:人生愿望清单 学生写好后进行分享。我会按照无限生命、60年、30年、3天来分享,点评总结学生的发言。 无限生命:很多学生都想尝试那些在有限生命里面不敢尝试,会触发死亡的事情。有学生说道,既然有大把时间,就没有什么是特别重要的,想干嘛就干嘛,但一时间想不到要干嘛。 60年生命:学生现在15~16岁,加上60岁,就到了人类的平均寿命。七八十岁是日常生活中我们大部分时候对自己默认的生命时间。学生写的大致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与规划。 30年生命:学生会写到一些他们现在内心渴望但又不敢去做的事情。不生小孩是不想孩子青春期失去至亲。 3天生命:这组的学生愿望清单条目是最多的。许多愿望和感官体验、感情、重要他人有关。让我惊喜的是,他们会提前规划好自己的葬礼,举办一场葬礼party。即便死去,也想让自己的影响波动下去。 小贴士:学生可能还会说到有些人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会去一些伤天害理,报复社会的事情。老师可以想想怎么处理和回应。我是这么处理的。我肯定这种可能性的存在,问他们这些人为什么要这么做?(心理失衡、试图留下某种“痕迹”或“影响”、试图扮演结束别人生命的神对抗死亡恐惧),以及这么做的现实后果(连累家人),引导他们用积极态度去应对死亡恐惧。有时也会讲前些时间女游客长春逛街被高空抛砖砸死的事情(凶手自己想死不敢跳楼,想扔砖头砸死人,之后被公安机关抓走执行死刑)。 教师总结: 想到死亡会让我们明白生命的可贵,认清什么是最重要的。当你在为现实事件而烦恼的时候,有时不妨跳出来觉察一下,你的烦恼和死亡焦虑之间的联系。生命是持续的体验,而不是最终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