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29025

【核心素养】人音版二年级上册第8课《晚会》教案

日期:2025-05-03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2821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人音版,二年级,上册,8课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晚会》教案 一、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晚会》,这首贺绿汀创作的著名管弦乐曲,仿佛一场欢乐的盛宴,用音符描绘了人们庆祝胜利时欢天喜地的景象。旋律轻快明朗,节奏活泼跳跃,洋溢着满满的活力,更融入了中国民间音乐的独特韵味,让人忍不住想要跟着音乐一起欢笑起舞。这节课将带领同学们走进这首充满喜悦的乐曲,感受音乐的魅力,并尝试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让音乐成为我们表达情感的另一种语言。 三、学情分析 同学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理解简单的音乐元素,并尝试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但对于音乐创作和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还有待提升。 四、教学目标 1. 审美感知: 感受《晚会》音乐的欢快、热烈和充满活力的情绪,沉浸在这美妙的音乐世界中,体验音乐带来的快乐。 仔细聆听,发现乐曲中所体现的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如欢快的锣鼓节奏等,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 2. 艺术表现: 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例如唱歌、跳舞、绘画等等,让想象力自由飞翔。 模仿歌曲旋律,用手指在课本上滑动,跟着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的律动。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片段,体验音乐的律动。 3. 创意实践: 想象着乐曲中描绘的场景,根据音乐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尝试进行歌词创作,并进行简单的编舞,让音乐赋予生命。 大胆尝试用不同的乐器或肢体语言进行音乐表演,让音乐更生动。 4. 文化理解: 了解贺绿汀生平和《晚会》创作背景,感受音乐与时代之间的奇妙联系。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感受《晚会》音乐的欢乐气氛,并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让音乐成为我们表达情感的桥梁。 尝试进行歌词创作和编舞,并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将音乐融入到生活之中。 2. 教学难点: 仔细聆听,理解乐曲中所体现的中国民间音乐元素,并将其运用到音乐创作和表演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音乐创作之中。 六、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引导同学们思考,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互动式教学,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游戏教学,将学习融入到游戏之中,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们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七、教具准备: 电子琴,让音乐更生动。 打击乐器,让音乐变得更加活泼。 课本,作为学习的工具。 录音设备,记录学习成果。 多媒体设备(可选),丰富学习内容。 八、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晚会》音乐片段,让美妙的音乐萦绕在耳边,带领同学们进入欢乐的音乐世界。 2. 轻轻地问道:“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引导同学们思考,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3.“今天我们将学习一首描写欢乐气氛的音乐作品《晚会》”,用充满期待的语气,激发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渴望。 环节二:讲授新课 (一) 感知 1. 播放完整版《晚会》音乐,同学们闭目感受音乐,用手指在课本上滑动,跟随音乐的节奏,感受音乐的律动。 2. 温柔地问道:“音乐让你联想到什么画面?你觉得音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引导同学们将音乐与画面、情感联系起来。 3. “你听到了哪些中国民间音乐元素?例如欢快的锣鼓节奏等等?”,引导同学们关注音乐中的细节,并进行分析和思考。 (二) 探究 1. 分组进行歌词创作和编舞。 教师可提供一些创作提示,例如:歌曲内容、人物、场景等,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 2. 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发挥想象力,共同完成创作。 3. 鼓励同学们用不同的语言和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将音乐融入到生活之中。 (三) 示范 1. 教师示范歌曲演唱和简单的动作表演,为同学们提供学习的参考。 2. 学生模仿学习,并尝试用打击乐器演奏乐曲片段,体验音乐的魅力。 环节三:巩固延伸 1. 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让音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