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3632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自制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5-10-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36196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PPT,37张,课件,教版,14课
  • cover
课件37张PPT。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 矩。”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前497年,55岁的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他的“周游列国”之行,历时14年而终不见用,于前484年68岁回到鲁国。回乡后孔子专修《春秋》之外还整理了《诗》、《书》、《礼》、《易》、《乐》,即通常所说的“六经”。此外,孔子大规模开展教育事业,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有名的有曾点、颜回、子贡、子路、冉有。 孔子生平孔子的思想 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教育上,开创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背景简介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孟孙、叔孙、季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无标题,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论语》全书共20篇,每篇有若干章,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立身处世诸方面。 《论语》是由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的。《论语》 《论语》是记录____时期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所以它是 体,凡__篇,为__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北宋时,朱熹将《大学》 、《中庸》、 《论语》、 《孟子》编在一起,称为“____”。课前练习春秋语录20儒四书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是( )B重点词语季氏将伐颛臾 讨伐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拜见 且在邦域之中矣 国家 危而不持 不稳定 则将焉用彼相矣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是谁之过与 过错 君子疾夫舍曰…… 憎恨 既来之,则安之 使动用法。使……来,使……安定成语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现多表示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大动干戈:原指发动战争。现多比喻大张旗鼓地做不必要的事。 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鲁国王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其一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经济上同颛臾成为犄角之势,对自己不利。当时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背景介绍王 (朝)诸侯 (国)大夫 (家)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