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0936948

11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日期:2025-09-1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626330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短文,二篇,记承天寺夜游,课件
  • cover
(课件网) 壹· 作者其人 出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抗洪抢险救黎民 团练副使 东坡居士 吃货潜能:东坡肉、豆腐、饼...... 乌台诗案,入狱百余天 高中 眉州 徐州 京城 京城 密州 杭州 湖州 黄州 政见不合,再次申请出任,建医馆/疏浚西湖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讥斥先朝”“不得签书公事”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京城 京城 惠州 儋州(海南) 杭州 常州 如何评价苏轼的一生? 坎坷、多难、不幸、痛苦......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过渡语:让我们走进课文《记承天寺夜游》,找一找苏轼快乐的秘方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承天寺位于今湖北省黄冈市南,南唐初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 “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 题目解读 壹 积累词汇,熟读成诵。 贰 涵咏品味,赏析意境。 叁 感悟“闲人”,读懂苏轼。 目标 1.听课文朗读,划分停顿节奏,感受语言风格。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语言风格 句式自由,长短句交错,兼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解开衣服,正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想要,打算。 窗户。 睡觉。 共同,一起。 考虑,想到。 高兴的样子。 介词,在。 院子里。 2、疏文晓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ɡ)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形容水的澄澈。 只是。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均为水生植物。 大概是。 (1)古今异义 月色入户(今义:人家,住户) 念无与为乐者(今义:想念) 盖竹柏影也(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但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今义:耳朵。) 3、字词梳理 古义:门 古义:考虑,想到 古义:大概是 古义:只是 古义: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2)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相与步于中庭 步:_____ 散步 连词,和,跟,同 动词,相伴,一起 与 念无为乐者 _____ 相与步于中庭 _____ (3)一词多义 (4)特殊句式 省略句: 省略主语“余”,即“(余)解衣欲睡” 解衣欲睡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相与于中庭步” 相与步于中庭 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但少如吾两人者闲人耳”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判断句:盖竹柏影也 “……也”表判断 4.请以“月”为线索填空,划分文章结构。 提示:以表达方式为依据来提炼字词。 整体感知 ( )月 ( )月 ( )月 绘 感 元丰......中庭 庭下......影也 何夜......者耳 见 记 叙 描写 抒情 议论 何其有幸,遇到不扫兴的朋友 壹 任务一: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